第11章 血旗至雁回

“北狄……遗尸……九千余具……伤者……未计……左贤王达延……被亲卫拼死抢走……生死……不明……”

每一个冰冷的数字报出,都像是一记重锤,狠狠砸在萧景琰的心上。两万大军,一战过后,能战之兵,已不足六千!而且个个带伤,精疲力竭!这是何等惨烈的胜利!用无数忠魂烈骨堆砌出来的、血淋淋的惨胜!

萧景琰没有回头。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那片尸山血海。他看到被砍掉头颅的无名士兵,看到被战马踏碎胸膛的年轻面孔,看到至死还紧紧握着断矛的老卒……秦烈那被白布覆盖的遗体,静静地躺在不远处一辆残破的马车上。

一股巨大的、混合着悲怆、负罪和深入骨髓疲惫的洪流,猛地冲垮了他心中那层被杀戮本能构筑的冰冷外壳。胃部一阵剧烈的痉挛,喉咙里涌上一股浓烈的腥甜,被他死死咽下。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起来。

他赢了。

他活了下来。

他亲手撕开了达延的喉咙,震慑了敌军。

但代价……是如此的惨重!

那些为他挡刀、为他赴死的士兵……他们的面孔,他们的眼神,如同烙印,死死刻在他的灵魂深处!秦烈最后那声“杀了他,陛下!”的嘶吼,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呃……” 一声压抑到极致的、如同受伤野兽般的呜咽,猛地从萧景琰喉咙深处挤了出来。他猛地闭上眼睛,身体晃了晃,拄着剑的手因为用力过度而骨节发白。

“陛下!” 赵冲连忙上前一步,想要搀扶。

“滚开!” 萧景琰猛地睁开眼,那猩红的眼底深处,翻涌着痛苦和一种近乎疯狂的暴戾!他一把推开赵冲,声音嘶哑如砂纸摩擦,“朕……没事!”

他强迫自己挺直了几乎要弯折的脊梁!目光重新变得冰冷而锐利!那短暂的软弱和痛苦,被他用钢铁般的意志死死压回心底最深处!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雁回关还在等着他!鹰愁涧的缺口还等着他去堵!他不能让这些人……白死!

“传令!” 萧景琰的声音恢复了那种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冰冷,“重伤员……就地安置!留下……五百……不,三百人!照顾伤员……收敛……收敛阵亡将士遗骸!”

“其余……所有能动的!”

“立刻整队!”

“丢弃一切……不必要的辎重!只带武器、三日口粮!”

“目标——雁回关!”

“连夜……开拔!”

“陛下!” 赵冲惊愕地看着皇帝布满血污、疲惫不堪却依旧挺直如枪的背影,又看了看周围那些同样伤痕累累、几乎站不稳的士兵,“将士们……激战方休……疲惫至极……恐……恐难……”

“难?” 萧景琰猛地转身,那双冰冷的猩红眼眸死死盯住赵冲,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和一种同处绝境的疯狂,“达延虽伤未死!北狄主力仍在!鹰愁涧的蛮骑……随时可能踏破雁回关!周骁和雁回关的将士……还在等着我们!等着我们带去的……不是援兵!是最后一口续命的力气!”

“告诉将士们!”

“累?那就累死在去雁回关的路上!”

“爬!也要给朕爬到雁回关!”

“谁敢掉队……军法从事!斩——!”

最后一个“斩”字,如同冰刀刮过,带着浓烈的血腥气!赵冲浑身一颤,看着皇帝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决绝和疯狂,他知道,没有选择!

“末将……遵旨!” 赵冲猛地抱拳,嘶声应道,转身冲入疲惫的军阵中,用尽力气嘶吼着传达皇帝那冷酷到近乎残忍的命令!

短暂的骚动和绝望的低语后,这支刚刚经历了血火炼狱、伤亡过半的残兵,在皇帝的意志和死亡的威胁下,爆发出最后一丝力量。他们默默地从死去的战友身上扒下相对完好的甲胄和武器,收集着散落的干粮袋,互相搀扶着,重新列队。每一张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伤痛和麻木,但眼神深处,却多了一丝被逼到绝境后的、近乎野兽般的坚韧。

夜色再次降临。寒风更加刺骨。

一支沉默的、带着浓烈血腥和死亡气息的残破军队,如同幽灵般,再次踏上了北上的征途。马蹄踏过冻土,车轮碾过血冰,发出沉闷而压抑的声响。队伍中,只有粗重的喘息和压抑的咳嗽。萧景琰依旧一马当先,玄甲破碎,血痂覆面,如同一个移动的战争伤痕。他不再回头看一眼那片埋葬了上万忠魂的黑风峪。

小主,

七日后。

雁回关。

关墙之上,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守将周骁扶着冰冷的垛口,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关外那片死寂的、被白雪覆盖的旷野。鹰愁涧方向,达延麾下的数万北狄精锐如同跗骨之蛆,虽然因为主将重伤、天门关焚城阻路而攻势稍缓,却依旧如同乌云般压在关城上空。关内粮草虽得郑通抢运来的“垃圾粮”续命,却也所剩无几。将士们靠着那些发霉的麸皮豆饼,勉强维持着一口力气,但士气低迷,绝望的情绪如同瘟疫般蔓延。

“将军……朝廷的援兵……真的会来吗?”副将的声音干涩沙哑,带着浓浓的疲惫和不确定。

周骁沉默着,没有回答。他何尝不绝望?皇帝亲征的消息传来时,曾短暂点燃过一丝希望的火苗,但随后便是更深的担忧和恐惧。皇帝从未上过战场!京畿兵马能有多少战力?能否突破北狄可能的拦截?一切都是未知数!而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