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渐悟本心

证道红尘 扣字白桃 1754 字 12天前

自听闻南璃青冥公的传奇后,林青阳的心境在向往与压力之余,反而沉淀下来,多了一份对当下生活的珍视。武道攀登固然重要,但这滚滚红尘,市井烟火,亦是修行的一部分,内蕴着生命的温暖与韧性。在这炎炎夏日里,他依旧每日上午出摊,下午与沈孤雁对练,但不再像之前那般将自己逼到极限,开始留意起身旁那些曾被忽略的寻常光景。

流水居客栈所在的这条西市街道,虽不比城中心繁华,却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除了右手边的那家茶馆,客栈左手边是一家老字号的陈氏药铺,终日飘散着淡淡的草药香;右手边隔了两间铺面,则是一家叮当作响的李记铁匠铺。

铁匠铺的主人李铁匠是个皮肤黝黑、嗓门洪亮的汉子,整日围着皮围裙,在通红的炉火与四溅的火星中,挥舞着沉重的铁锤,敲打出农具、柴刀等物事。他有个儿子,名叫李石头,约莫十二三岁年纪,虎头虎脑,性子却有些内向腼腆,不像他爹那般豪放。平日里放学后,或是铺里不忙时,他便搬个小马扎,坐在铺子门口,托着腮帮子,看着街上人来人往,或是偷偷瞄向对面林青阳那方小小的代笔摊,眼中带着对读书人天然的好奇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

林青阳早已注意到这个沉默的少年。起初,两人并无交集。直到今日出摊时,几个街头顽童嬉闹着跑过,不小心撞翻了李石头放在脚边的书袋,里面的《启蒙经》、《千字文》散落一地,还被踩了几个泥脚印。顽童们一哄而散,李石头看着脏污的书本,眼圈瞬间就红了,却又不敢大声哭出来,只是蹲下身,默默地去捡,小手用力地擦拭着封皮上的泥印,肩膀微微抽动。

林青阳见状,当即起身走过去,帮着他一起将书本拾起,温和地说道:“书脏了不要紧,知识还在里面。我帮你看看,或许能弄干净些。”

李石头抬起头,看到是那位气质温文、被街坊称为“青衣秀士”的林公子,有些局促地低下头,声如蚊蚋:“多……多谢林公子。”

林青阳笑了笑,将他带回自己的摊前,发现因为书本的质量较差,即便擦干净了也很难看清原来的字了。好在都是些启蒙内容,他小时也读过,自己这摊子上别的不多就是纸多,写一遍给他就是。

“林公子,这..这如何使得。”

“无碍,见你也是喜爱读书的,我乐于助你。”林青阳不以为意。

在这个过程中,林青阳随口问了他几句书中的内容,发现这孩子基础颇为扎实,只是有些地方理解得不够透彻,显得有些死记硬背。

“这里,‘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林青阳指着《启蒙经》上的一句,声音平和地讲解道,“不仅仅是说四季更替,更深一层,是在讲天地万物运行不息的规律。就像你爹打铁,炉火有旺有熄,铁块有烧红有冷却,这也是一种循环,一种‘运’。读书不能只认字,更要明其理,知其意。”

他结合生活实例的讲解,让李石头眼睛一亮,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听得入了神。自那以后,李石头看林青阳的眼神,便从好奇变成了满满的崇拜与亲近。

此后,李石头便成了林青阳小摊前的常客,有时也会带些便宜茶叶或者蔬果带给他。每日午后,若是林青阳得闲,他便会捧着书本,怯生生地过来请教。林青阳也乐于指点,不仅为他解答课业疑难,偶尔还会给他讲些有趣的典故、游记,甚至是一些浅显的做人道理。他发现李石头虽然内向,但心思纯善,悟性也不差,只是缺乏引导和自信。

这一日,林青阳刚指点完李石头一段后,看着他认真记笔记的样子,忽然心中一动,问道:“石头,我看你似乎对读书很有兴趣,为何不去书院正经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