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疲惫地摇摇头:“还是联系不上,电池也快耗尽了……”
绝望的气氛再次笼罩下来,就在这时,负责侧翼警戒的哨兵带过来两个人,这两个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眼神却异常警惕和机警,看到张百川等人,立刻敬了个虽然不标准却充满力量的军礼。
“报告首长,”为首一个年纪稍长的开口,带着浓重的本地口音,“我们是溆浦县三区苏维埃的赤卫队员,听说红军主力过来了,我们来找队伍,”
苏维埃?赤卫队?这几乎已经是快要被遗忘的词汇了。
陈云峰立刻上前:“同志,你们辛苦了,苏维埃现在情况怎么样?”
那个赤卫队员眼神一暗:“白狗子反扑得厉害,区苏维埃被打散了,我们就一直在山里打游击,坚持斗争,听说咱们的大部队回来了,我们就……”
他看着眼前这支同样疲惫不堪、装备杂乱的队伍,眼神里带着期盼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这就是主力?
张百川走过来,看着他们:“你们还有多少人?都在哪里活动?”
“还有二十多个同志,分散在西北边的牯牛岭一带,那边山高林密,洞多,我们熟悉路,”
牯牛岭?张百川和李铮对视一眼,立刻在地图上找到了这个位置,确实地形复杂,远离主要交通线。
“好,好同志,”张百川用力拍拍他的肩膀,“你们来得正好,带我们去牯牛岭,”
或许,这是一条绝处逢生的路。
部队在这两名赤卫队员的带领下,连夜向牯牛岭方向转移。有了熟悉地形的向导,行军顺利了很多,也暂时摆脱了追兵。
两天后,部队终于进入了牯牛岭地区,这里山势险峻,植被茂密,确实是个藏兵的好地方,很快他们与分散活动的赤卫队员们汇合了。看到主力红军,这些坚持地方斗争的同志们激动万分,像找到了主心骨。
初步安定下来,张百川命令部队利用复杂地形构筑简易工事,设立警戒,同时派出小股部队熟悉周边环境,购买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