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训在全军区如火如荼地展开,在教一旅的训练场上,战士们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射击、投弹、刺杀和土工作业训练,教官们严格把关,不合格的必须重来,直到达标为止。
719团团长钟伟在靶场督战:“都听好了,五发子弹,四十环及格,四十五环良好,五十环优秀,达不到及格的,给我加练,”
一个年轻战士紧张地端起枪,瞄准百米外的胸靶。
“稳住呼吸,有意瞄准,无意击发,”教官在旁边指导。
“砰,”子弹飞出,报靶员挥动小旗:八环。
“不错,保持状态,”钟伟鼓励道。
在另一边的战术训练场,战士们正在演练步炮协同,由于实弹有限,炮兵用鞭炮和烟雾模拟炮弹爆炸效果。
“步兵注意,炮火准备结束,立即发起冲击,”指挥员高声命令。
战士们从掩体后跃出,呈散兵线向前推进。不远处,机枪手实施火力掩护。
“停,”教官吹响哨子:“三班冲击速度太快,与机枪火力脱节,重来,”
这样的场景在各个训练场重复上演,白天训练,晚上学习,部队的生活紧张而充实。
各团的干部学习班和教导队也相继开班,在716团驻地的一间大教室里,“铁拳团”团长贺东生为全团排以上干部讲授第一课。
“同志们,今天我们学习《袭击战术的基本原则》。”贺东生站在一块简陋的黑板前,“袭击战是我军的看家本领,但不同条件下,袭击战术的应用也不同...”
台下,干部们认真做着笔记,这些从战场上拼杀出来的指挥员,此刻像学生一样专注。
课后,一营长找到贺东生:“团长,您讲的夜间袭击的兵力配置,我还有点不明白。能再讲讲吗?”
贺东生拍拍他的肩膀:“走,去沙盘那边,我给你们推演一下。”
类似的场景在各部队比比皆是。在715团,王大山组织全团班长以上骨干,研讨野鸡岭战斗的经验教训;在教二旅,旅长彭辉讲解步炮协同的指挥要领;在新编各旅,从主力部队抽调的经验丰富的指挥员,手把手教新干部如何带兵、如何指挥。
一个月后,张百川、罗政委和萧参谋长开始巡视各旅整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