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青岛前线,张百川调整了部署:“命令第二旅,抽调一个精锐步兵营,配属工兵连,加强钟伟发现岸防炮的那个仓库区域的防御。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靠近那些火炮和弹药,”
“命令第五旅,在四方方向加大袭扰力度,做出我们仍在积极寻求突破的假象,吸引港口鬼子的注意力。”
“命令第三旅许友,他的预备队向前移动,做出要向沧口方向增援的姿态,但实际按兵不动。”
“告诉各部队,利用市区建筑,层层设防,梯次配置火力。要把青岛市区,变成吞噬鬼子的泥潭,”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通过电话和电台传达到各作战单位。山东军区在张百川的指挥下行动起来。
各旅、团主官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迟疑,立刻组织部队执行。经历过无数次血火考验的他们,早已对司令员的判断和指挥形成了绝对的信任。
指挥部里,张百川、谢福治、陈榘、肖桦四人围在桌旁,就着光亮,一边盯着地图上不断更新的敌我态势标记,一边交换着意见。
“鬼子在港区的防御明显加强了,多了好几处重机枪火力点。”
“看来他们也很怕我们杀个回马枪。”
“市区内的伪军有动摇的迹象,是不是让敌工部的同志再加把劲?”
“可以,重点争取中下层军官,条件可以适当放宽。”
他们的讨论务实而简洁,没有客套,只有对战场形势的共同分析和决策。
时间在紧张的等待中一分一秒过去。第二天下午,弗里茨·霍夫曼在小分队的护卫下,安全抵达了前线指挥部。这位日耳曼人虽然面带倦容,但蓝色的眼睛里却充满了兴奋和专注,一见到张百川,就用带着口音的中文急切地问:“司令员,炮在哪里?我要立刻看到它们,”
张百川紧紧握了握他的手:“霍夫曼先生,一路辛苦,炮就在城里,但现在过去太危险。等天黑,我派人护送你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