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三:战线的流体性与权力的碎片化
屏幕右侧,代表战场态势的电子地图上,代表不同势力的色块边界始终处于模糊和流动状态。几乎没有一条稳定的战线。
朝盟夕敌: 昨天的合作者,可能因为一笔赎金、一块地盘或外部压力,今天就变成敌人。这种关系的瞬息万变,使得基于过去行为模式的情报预测常常失效。
权力的碎片化: 即使在同一个名义上的派别内部,也可能存在多个山头和实力人物,他们各有打算,其行动并不总是与整体战略一致。拉希德内部是否铁板一块?他手下的某个小头目是否与其他势力有私下勾结?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点。
应对策略:多维情报的拼图游戏
面对这片情报泥潭,素察没有单一的制胜法宝,他采取的是多维整合、交叉验证的策略,如同一个最高难度的拼图游戏,试图从碎片中还原图像。
1. 地理空间情报(GEOINT): 这是相对可靠的基石。商业卫星和“暗影”自身控制的侦查无人机(如FOB起飞的那架)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的影像,可以客观地观察到部队调动、工事修筑、车辆聚集、甚至战后损毁情况。这能有效戳穿许多虚假的战场捷报或掩盖的损失。
2. 信号情报(SIGINT)的有限利用: 尽管破译困难,但SIGINT并非毫无价值。通过通讯流量分析(某个区域突然通讯激增可能预示行动)、三角定位(大致确定发射源位置)、以及识别特定的通讯呼号或设备指纹,即使不解密内容,也能获得有价值的动向信息。素察指示“比特面纱”小组,优先尝试渗透那些安全措施相对薄弱的地方武装或走私团伙使用的民用通讯网络。
3. 人力情报(HUMINT)——拉希德的渠道: 这是最传统,也最不可控,但有时能提供核心内幕的渠道。拉希德作为地头蛇,其部落网络和与其他派别的私下接触,能提供一些卫星看不到、电波听不到的信息:比如某个指挥官的个人癖好和弱点,两个派别之间秘密谈判的传闻,或者对一次袭击的事先风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