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探病与惊雷

更严峻的是资金压力。清除问题水泥、孙工的医疗费、加强安保的投入、以及建设周期拉长带来的各项开支增加,使得原本就紧张的现金流更加捉襟见肘。信用社的贷款像一座大山,每月产生的利息都在吞噬着原本就不丰厚的利润。

屋漏偏逢连夜雨。几天后,之前那位有意向投资“万家香”本土合作商联盟的牵头人,有些尴尬地找到林卫东,表示因为近期“万家香”负面新闻较多,风险太大,部分成员打了退堂鼓,联合投资的计划暂时搁浅。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阴霾笼罩在“万家香”上空。厂里的气氛再次变得压抑,之前被林卫东强行压下去的流言,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甚至连一直坚定的李秀兰,在夜深人静计算账目时,也会忍不住发出忧虑的叹息。

林卫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商业竞争、人身威胁、资金困境、内部动摇……所有的难题交织在一起,几乎要将他拖垮。他常常独自一人在即将成型的新厂区工地上待到深夜,看着那些在月光下初具雏形的厂房骨架,一遍遍地问自己:这条路,真的能走下去吗?

小主,

就在林卫东几乎要被重压击垮的时候,两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如同黑暗中的微光,重新点燃了他内心的火焰。

第一件事,来自医院。孙维民工程师虽然右手不便,但他坚持用左手歪歪扭扭地写下了几张配方改进的思路和几个可能的技术攻关方向,让护士交给了林卫东。字迹潦草,但思路清晰。孙工还托护士带话:“告诉卫东,我老头子一只手也能做事,让他别垮,厂子不能垮!”

第二件事,发生在老厂区。发工资那天,几个老工人找到林卫东,表示这个月厂里困难,他们可以只领一半工资,甚至可以先不领,等厂子渡过难关再说。一个老师傅拉着林卫东的手,朴实地说:“厂长,咱们都是跟着‘万家香’一口饭吃过来的,厂子在,咱们心里才踏实。你可不能倒下啊!”

握着孙工那潦草的笔记,听着老工人朴实无华却重若千斤的话语,林卫东的眼眶湿润了。他意识到,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有孙工这样甘愿以命相护的技术脊梁,有这些将厂子视为依靠的工人兄弟!他有什么理由放弃?

他重新振作起来,将所有的压力转化为动力。白天,他泡在工地,协调进度,严把质量关;晚上,他回到老厂办公室,和李秀兰、赵大海一起核算成本,寻找一切可能节省开支、盘活现金流的方法。

一天深夜,当他再次翻阅孙工留下的笔记时,目光停留在其中一行关于“利用本地特产山椒,开发差异化新产品,降低成本”的潦草字迹上,脑海中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

差异化!低成本!

他一直被对手牵着鼻子走,想着如何应对他们的高端产品,如何解决资金问题。为什么不能跳出这个框架,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开辟一条全新的赛道?

江城地处山区,有一种本地特有的“七叶椒”,香气独特,但产量不高,且采摘处理麻烦,一直未被大规模开发利用。如果能把这种独特的原料,与“万家香”成熟的发酵、调味技术结合起来,开发出一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成本可控、且对手难以模仿的新产品……

一个全新的、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清晰!

说干就干!林卫东立刻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