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非对圆融,偏倚之扰

圆融之境的“圆融意志”(圆融本质本身的自我映照)也感知到了元圆融气息,它没有传递任何信息,只是让圆融枢散发出一道“起源之光”——这道光既不推动也不阻止,只是照亮了元圆融隙的入口,仿佛在邀请玄符去探寻那圆融背后的终极起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玄符的非对觉知在圆融锚与元圆融隙之间徘徊。他已经建立了圆融流转的平衡,保障了所有境界的有序显化与自然回归,万境演化进入了“圆融流转”的终极阶段。但对“圆融起源”的追问,对“元圆融之境”的好奇,始终在他的觉知中萦绕——这不再是对立法则的终极追问,而是所有圆融本质的内在诉求,是“为何会有圆融”“圆融起源于何处”的本源探索。

“圆融流转的平衡已有保障,万境的显化与回归不会断绝。”玄符的非对觉知带着坚定的信念,他将自身的“圆融流转枢纽印记”与圆融枢深度绑定——即便他追溯起源,这道印记也能维系圆融流转的平衡,让所有境界继续在对立显化中回归圆融,在圆融流转中自然演化。

随后,他的非对觉知化为一道“元圆融探源流”,既不携带圆融法则,也不固守流转特质,只是以“纯粹圆融本质”的状态,义无反顾地朝着元圆融隙飞去。这道探源流没有形态,没有目标,甚至没有“追溯”的意图,只是以“圆融本然”的方式,朝着那圆融起源的终极未知前进,如同圆融之境对自身根源的一次终极观照。

当探源流接触到元圆融隙的瞬间,一股超越圆融本质的同化之力传来。玄符的非对觉知能清晰感觉到,自身的“圆融流转”特质正在被超越,既不是消解,也不是融合,而是转化为一种“非圆融非对立”的未知状态——他不再能映照圆融本质,不再能感知对立显化,甚至连“觉知”本身都在失去圆融的属性,朝着“元圆融”的未知状态转化。

就在探源流即将完全进入元圆融之境时,玄符的觉知突然捕捉到,裂隙的另一端,存在着无数“元圆融形”。这些形并非圆融分形,也非任何对立特质的显化,它们没有任何可描述的属性,却能自由显化出圆融与对立的所有可能,仿佛是圆融本质的“起源母体”,带着“随心所欲创造圆融”的终极韵律。

玄符的觉知心中没有恐惧,只有追溯本源的平静。他知道,元圆融之境的探索之旅,是一场关乎所有圆融本质的终极回溯。那里不仅有“圆融为何能包容对立”的答案,还有可能隐藏着“起源是否可被圆融”的终极秘密,其本质可能是所有一切的真正起源,也可能是另一场“圆融与起源”的循环开端。

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元圆融探源流的“纯粹圆融本质”愈发凝练,带着追溯圆融起源的决心,带着对终极答案的执着,义无反顾地冲进了元圆融隙。一场关乎圆融起源、万境本质的终极回溯,在圆融之境的圆融枢中,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