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亲的巨额花费所带来的后续影响,如同连绵的秋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持续不断地冲击着贾府这艘本就有些超载的旧船。

王熙凤纵然有千手千眼、通天彻地之能,也难敌这内外交困、银钱短缺的局面。

她日夜操劳,殚精竭虑,既要应付外面越来越紧的债务追逼。

又要弹压府内日渐浮动的人心,加上之前为了填补亏空而行那放印子钱、包揽讼事等担着巨大干系的勾当。

心中焦虑恐惧,如同火煎油熬。

几重压力之下,铁打的人也支撑不住。

她终于病倒了,而且病势来得又急又凶。

竟是高烧不退,咳嗽连连,卧床不起,连说话的气力都弱了,根本无法理事。

荣国府偌大的家业,瞬间失去了最核心、最有力的掌舵人,仿佛一座失去了大梁的房屋,摇摇欲坠。

贾母年事已高,早已不理俗务。

王夫人向来吃斋念佛,不惯这些银钱往来、人事纷争的琐碎。

李纨是个尚德不尚才的菩萨,带着贾兰一心守节,于经济世务上并不精通。

邢夫人更是只顾自身利益,指望不上。

一时间,府中大小事务堆积如山,请示无门。

下人们见没了管束,那平日里被王熙凤雷霆手段压下去的种种弊病便冒了出来。

偷奸耍滑,相互推诿,躲懒耍滑。

甚至有些胆大心黑的,趁机中饱私囊,乱象渐生,府内秩序眼看就要失控。

贾母见状,忧心忡忡,与王夫人几次商议后,决定让素日看来性情和顺却心中有丘壑的探春,协同李纨,暂时理家。

又恐她二人年轻,脸皮薄,经验浅,压不住那些积年的老仆和刁滑的下人。

特请了为人稳重、处事周到、在下人中也颇有威望的宝钗,从旁照看,协助办理。

这日,众人便在原先王熙凤理事的议事厅聚集,开始处理积压的日常事务。

厅内气氛与凤姐在时大不相同,少了几分凌厉压迫,多了几分试探与观望。

恰逢几个负责花园修缮整理的婆子来回话。

说是要支领购买一批石材、颜料、粘合剂等物的银子。

递上来的单子所列物品数量、价格,却有些含糊不清,经不起推敲之处。

李纨性子温和,接了单子细细看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