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那份因朝堂争斗、权力倾轧而生的冷硬与疲惫,也悄然被这家庭的温暖所融化,感到了难得的放松与慰藉。
这温馨安稳的后宅,是他在这诡谲莫测的权力场中拼搏、应对惊涛骇浪时。
最坚实可靠的避风港和最温暖的力量源泉。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有丝毫松懈,沉溺于这短暂的安宁。
韩铮的到来,如同在他精心编织的信息网络上,打开了一扇新的、通往军中更深层秘密的窗户。
通过韩铮的引荐和暗中考察。
秦易陆续接触到了更多对旧勋集团把持军权、贪墨军饷、排挤异己等行为深感不满。
或是在军中郁郁不得志、渴望建功立业的低中级将领。
这些人职位或许不高,但分布广泛。
遍布京营、边军乃至各地卫所,消息灵通,且因身处底层或受打压,对旧勋的弊端了解得更为透彻。
秦易不动声色,暗中分批接见这些人,仔细甄别其能力、品性与投效的真诚度。
谨慎而有序地吸纳其中可靠者,将他编织的那张旨在掌控军权、洞察先机的大网,延伸到了更隐蔽、更关键、更基础的角落。
他知道,与盘根错节的旧勋集团,乃至与那高坐九重心思如海,对他猜忌日深的雍和帝,迟早会有一场决定生死命运的正面碰撞。
他必须在此之前,积蓄足够颠覆格局的力量,掌握足以自保乃至反击的筹码。
这一日,书房内的炭火烧得正旺,他却接到了一封来自宫中眼线的密报。
密报称,旧勋集团的核心人物,如理国公柳彪、缮国公石光珠等人,近日暗中往来频繁。
似乎在串联酝酿,准备在年后的某个大朝会上,再次对他发动雷霆一击。
拟议的罪名很可能是“结交边将、私募勇士、图谋不轨”。
这显然是指他暗中渗透边军、招揽韩铮等军中旧部的行为,已被对方察觉到了蛛丝马迹,准备借此大做文章。
几乎与此同时,另一条来自龙禁卫内部心腹的密报也送达案头。
雍和帝近日似乎对龙禁卫,尤其是秦易直接统辖的部队的调动、将领的任免情况,询问得格外仔细。
其身边的大太监戴权也几次旁敲侧击地打听秦易近日都与哪些军中将领有过接触。
帝心深处那猜忌的毒芽,已然生长,昭然若揭。
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