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南疆的暑热和湿瘴渐渐消退。

经过近一年的深耕,这片土地已经彻底改换了面貌。

叛乱平息,秩序井然,主要城镇和道路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甚至因贸易畅通而更胜往昔。

新的行政体系和经济链条运转良好,归附的部族逐渐习惯了新的规则和生活。

一支由汉蛮子弟混合编成、装备精良的“南疆守备军”也已初具规模。

由秦易任命的心腹将领和沙摩柯推荐的族中勇士共同执掌。

万事俱备,秦易终于决定班师回朝。

这一次的凯旋,与上次截然不同。

没有惨烈的败绩需要挽回,没有被俘的郡王需要解救,有的是一座被彻底征服、并开始有效治理的边疆。

以及一支更加精锐、对他绝对忠诚的得胜之师。

更重要的是,他切断了一条旧勋集团的重要财源,并为自己建立了稳固的后方和潜在的兵源。

消息传出,南疆各族百姓竟有不少自发前来送行。

他们或许不完全理解那些复杂的政策。

但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在这位强大的统帅治理下,战乱停止了,生活安定了,交易公平了。

沙摩柯更是率领白溪部众,一直将秦易送出百里之外,酒泪而别,情真意切。

回京的队伍浩浩荡荡,除了核心的龙骧卫。

还有大量归附部落进贡的奇珍异宝、土产方物,以及归降的部落首领派出的子弟作为“质子”随行,以表忠诚。

队伍的中央,是一辆特制的、防卫森严的马车。

里面坐着的是那位在南疆“休养”了近一年,早已被磨平了所有棱角、对秦易敬畏交加的南安郡王。

他本身,就是秦易功绩和权威的活生生的证明。

秦易骑在乌骓马上,回望这片被他用铁血与智慧征服的土地,心中并无多少激动,只有一种尽在掌握的平静。

他知道,这份沉甸甸的功绩,以及背后所代表的庞大资源和无上威望。

京城,镇国公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