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太古回响

他摊开一卷记载夏朝灭亡的竹简,上面描述着夏桀的暴虐与民不聊生;旁边,是商汤革命的记录,充满了吊民伐罪的正义与新生王朝的朝气。但当他再翻开记录商朝末年的典籍,相似的暴政、相似的民怨、相似的诸侯离心……如同一个可悲的复写。周取代商,何其相似!武王伐纣,周公制礼作乐,何等光辉!可如今呢?眼前这周室的衰微,与竹简上记载的夏商末年,何其神似!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他在一卷疑似更古老传承的残简上,读到了这样惊世骇俗的句子。这与他整理的主流宣扬仁义礼智的典籍截然不同。他发现了隐藏在历史深处的“另一面”:每一次试图以新的“圣智”、“仁义”、“巧利”来纠正前朝之弊的努力,最终都会在时光中逐渐异化,成为新的束缚、新的不公、新的混乱之源!旧的病灶未除,新的毒素已生。

守藏室窗外,是诸侯争霸的烽火,是百姓流离的哭嚎。而他室内,无数竹简记载的,正是这循环往复的悲剧。他仿佛看到了一条衔尾之蛇,文明在它的体内不断挣扎、创造、然后又被它自身消化、吸收,最终归于下一次循环的起点。所有的改革、所有的救赎,似乎都只是在为这巨大的循环提供新的养料。一种深沉的无力感,如同守藏室内终年不散的潮气,浸透了他的骨髓。

第三幕:晚年风与沙

函谷关着书之后,老子并未立刻化道西去。他骑着青牛,漫游在日渐崩坏的土地上。他看到了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李悝在魏国尽地力之教,吴起在楚国砥砺甲兵,申不害在韩国讲究术治……每一个国家,都在用更极致的“有为”,试图打破困局,凝聚力量,称霸天下。

起初,这些变法似乎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力增强,秩序重整。老子甚至曾抱有一丝微弱的期待,或许这一次会不同?

但他很快看到了变法的另一面。李悝的法治在推行中逐渐严苛,刑鼎之上,刻满了冰冷的条文,却少了人情的温度;吴起的强兵政策,打造出了虎狼之师,却也激化了与邻国的矛盾,战火更加频繁;申不害的权术,使得韩国宫廷之内阴谋诡计层出不穷,人人自危……

旧的礼乐束缚被打破了,新的、更高效也更冷酷的束缚被建立起来。百姓并未得到真正的安宁,只是从一种痛苦,换成了另一种痛苦。战争的规模更大,死亡的人数更多,人心的败坏更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坐在一条即将干涸的河边,看着浑浊的河水挣扎着流向未知的下游。河边曾经有一个繁荣的村落,因为地处两国交界,在最近的战火中被彻底摧毁,只剩下断壁残垣。几个幸存的孩童,眼神麻木地在废墟中翻找着可能果腹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