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旧楚地的余烬

会稽郡,吴中之地。这里曾是大楚东南的腹心,湿润的空气里仿佛还浸透着《楚辞》的韵律,流淌的河水依旧吟唱着古老的楚歌。表面上,它与帝国的其他郡县并无二致:官府的告示使用标准的秦篆,集市交易使用统一的秦半两,道路上奔驰的是符合秦制标准的车舆,田间劳作遵循着秦地传来的历法。秦吏身着玄衣,按律治事,将咸阳的意志一丝不苟地贯彻到每一处乡亭里闾。

然而,在这片被强行纳入“书同文、车同轨”框架的土地之下,旧楚的魂灵并未消散,它化作了无声的余烬,在看似平静的表层下,暗藏着灼人的温度。

项氏宅邸的暗影

吴中项氏,曾是楚国赫赫有名的将门世家,项燕力战抗秦、兵败身死的悲壮,如同一个永不愈合的伤疤,刻在每个项氏族人的心头。如今,他们被迫蛰伏,曾经的荣光被小心翼翼地掩藏在看似寻常的深宅大院之后。

年轻的项梁,作为项氏一族当下的核心人物,正与几位心腹族老在密室中低语。窗外是江南的绵绵细雨,室内却弥漫着一种干燥的、仿佛一点即燃的愤懑。

“听闻扶苏公子因谏言被贬往上郡了。”一位族老压低声音,语气复杂,“连皇帝的长子,只因说了几句仁政的话,便落得如此下场……”

项梁目光沉静,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一柄藏在鞘中的短剑,剑柄上依稀可见楚地风格的云纹,那是家族过往的印记。“嬴政之心,已非人主之心。”他声音低沉,带着冰冷的恨意,“他要的不是治国安邦,是要将这天下万物,都变成他掌心毫无生气的玩偶。扶苏之谏,不过是他容不得任何异质的又一明证。”

他们谈论着近来秦法的愈发严苛,谈论着徭役的繁重,谈论着那些因私藏楚地典籍、传唱楚歌而被治罪的多亲。项梁的侄儿,年仅十余岁的项羽,此刻正立于一旁。他身形已初现魁梧的轮廓,眼神锐利如鹰隼,听着长辈们的议论,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指节发出轻微的爆响。

“叔父,”项羽突然开口,声音虽还带着少年的清亮,却已有金石之音,“那暴君如此倒行逆施,天下苦秦久矣!我们项氏,难道就要一直这样隐忍下去吗?”

项梁看了他一眼,眼神中既有赞许,也有深深的忧虑。他拍了拍项羽的肩膀,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转向墙上一幅绘制粗糙的、早已褪色的旧楚疆域图,沉声道:“羽儿,记住这地图,记住我们脚下的土地,曾经叫什么名字。也记住,火种未熄,只需等待风起。”

这密室中的对话,是旧贵族不甘的缩影。他们失去了权力和地位,但复仇的火焰与对故国的认同,从未熄灭。他们在等待,等待着那看似坚固无比的秦帝国秩序,出现裂痕的那一刻。

市井间的低语与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