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零一章 荣归故里沐亲恩 拜谢尊长启新程
院试尘埃落定,簪花礼毕,又在府城盘桓数日,与赵文渊先生、新结识的同科学友如周文博、李茂才等应酬往来,略作品茗论文之谊后,陈彦一行人终于踏上了归乡之路。
离家的时间不算太长,但经历县试、府试、院试连番鏖战,尤其是最终摘得“小三元”的殊荣,此刻踏上归途,陈彦的心境与离家时已大不相同。少了几分初次离家的忐忑,多了几分历经锤炼后的沉稳与自信,但更多的,是对家中亲人的深切思念。
马车行驶在官道上,窗外是熟悉的田野风光,初夏的绿意盎然,空气中弥漫着禾苗的清香。陈延岳坐在车辕上,赶着马车,却总忍不住回头隔着车窗跟车内的陈彦说话。
“彦儿,你掐三叔一下,看看三叔是不是在做梦?”陈延岳第无数次地重复着类似的话,脸上洋溢着近乎傻气的笑容,“咱们彦儿,真的考中了秀才?还是案首?小三元?我这心里,咋就跟揣了个兔子似的,扑腾扑腾静不下来呢!”
陈彦看着三叔那兴奋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心中既觉好笑又感温暖,耐心答道:“三叔,是真的。喜报都送到家了,哪能有假?”
“对对对!喜报都送到了!县太爷都亲自去咱家道贺了!”陈延岳用力一拍大腿,声音洪亮,引得路旁行人侧目,“哈哈!我就是……就是觉得跟做梦一样!咱们老陈家,真的出了个秀才公!还是顶顶厉害的小三元!祖宗保佑!真是祖宗保佑啊!”
赵修远和柳云卿也在一旁微笑。赵修远打趣道:“三叔,您这一路都问了不下十遍了。再问下去,别说您,连我们都觉得像是在梦游了。”
柳云卿也憨厚地笑道:“陈三叔是太高兴了。”
陈延岳嘿嘿直笑,丝毫不以为意:“高兴!咋能不高兴!我这不是怕梦醒了嘛!”他转而看向陈彦,眼神里充满了骄傲与慈爱,“彦儿,回去后,你爷你奶,你爹你娘,还有你弟弟妹妹们,还不知道要高兴成啥样呢!你可是咱家的功臣!大大的功臣!”
陈彦微微一笑,目光投向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脑海中浮现出大弟陈松调皮的笑容、小妹陈秀乖巧的模样,还有那个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小弟陈彦平。心中对即将到来的团聚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份荣耀,不仅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身后那个虽不富裕却充满温情的家,属于所有关爱他的亲人。
与此同时,陈家沟早已沉浸在一片翘首以盼的喜悦之中。
自打县令周文正亲自登门道贺、喜讯传遍四里八乡之后,陈家的门槛几乎都被前来道喜的乡邻踏平了。老族长陈德善主持开了祠堂,告慰祖先,又摆了三天流水席,宴请全族和远近亲朋,整个陈家沟比过年还要热闹。
然而,热闹过后,等待便显得格外漫长。
陈彦的祖母王氏,几乎每天都要拄着拐杖,由儿媳张桂娘搀扶着,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张望几次。望着那条通往府城的官道,一望就是小半天。
“桂娘啊,你说彦儿他们咋还不回来呢?这都多少天了?”王氏絮絮叨叨地,“府城离咱们这儿,马车走也就两三天功夫吧?这考完了,该办的事也该办完了吧?是不是路上有啥事耽搁了?可别是累着了,或者水土不服病了吧?”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张桂娘心里也惦记着儿子,但还得宽慰婆婆:“娘,您别急。彦儿有他三叔和赵先生照顾着,没事的。许是府城里还有些礼节应酬,耽搁了。说不定就这两天就到家了。”
陈彦的祖父陈满仓,表面上比老伴镇定,依旧每日下地看看,或是和族老们商量些族里的事务,但烟袋抽得比平时凶了不少,时不时也会踱步到村口,看似随意地瞟一眼官道方向。听到老伴的念叨,他会不耐烦地呵斥一句:“老婆子,你就不能消停点?整日念叨,耳朵都起茧子了!彦儿是去做正经事,办完了自然就回来了!”但呵斥完,自己也会轻轻叹口气,眼神里藏着同样的期盼。
陈彦的弟弟妹妹们,更是掰着手指头数日子。大弟陈松拍着胸脯对小妹陈秀说:“秀儿,等大哥回来,肯定带府城的好吃的给我们!大哥最疼我们了!”小妹陈秀则眨着大眼睛,奶声奶气地问:“大哥是不是变成秀才老爷了?是不是要穿很好看的衣服?会不会不认识秀儿了?”只有三岁的小弟陈彦平,还不懂什么是秀才,只是咿咿呀呀地跟着哥哥姐姐们学舌:“大哥……回来……糖糖……”童言稚语,逗得大人们又是心酸又是好笑。
全家人的心,都系在了那条归家的路上。
这一日,午后刚过,日头偏西。 村口玩耍的几个孩童忽然大叫起来:“马车!有马车来了!好几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