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琼林赐官定前程 喜报传乡慰亲心

琼林宴后数日,吏部正式下达了甲辰科进士的授官敕牒。这一日,所有新科进士再次齐聚宫门,聆听圣旨,领取各自的官凭告身,正式踏入仕途。

紫宸殿前,香案高设。四百零一名新科进士,按甲第名次肃立。人人身着崭新的进士冠服,神情庄重中透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今日之后,他们将不再是白身士子,而是大雍王朝的官员,肩负起治国安邦的责任。

宣旨官展开明黄的圣旨,朗声宣读。授官遵循惯例,一甲进士直接授予翰林院职衔:状元陈彦,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周文博、探花刘畅,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此乃“清贵之选”,前途无量。二甲进士前列者,多授各部主事、中书舍人或外放知州等要职;三甲进士及同进士出身者,则多授知县、府学教授等地方官职。

然而,当圣旨宣读至陈彦时,除了例行的翰林院修撰之职外,宣旨官顿了顿,提高了声调,宣读了一项额外的恩命:

“……新科状元陈彦,才学兼优,器识宏远,特加恩赐太子侍讲衔,秩正六品,入值东宫,辅弼储君,讲论经史。”

此言一出,殿前微微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叹声!太子侍讲!这虽是一个荣誉性的虚衔,但意义非凡!它意味着皇帝对陈彦的格外看重,并为其铺设了一条直达天听、陪伴储君的捷径!尽管当朝太子早逝,但谁都知道,太孙赵宸如今便居于东宫,行使着储君的职责。这项任命,无异于明确宣告:陈彦,将成为太孙身边最核心的讲读官和近臣!

陈彦心中亦是一震,随即深深叩首:“臣陈彦,领旨谢恩!必当竭尽驷钝,报效皇恩!”

太孙赵宸站在御阶之侧,听到这项任命,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向陈彦投去鼓励和祝贺的目光。这项恩命,显然也有他在背后推动的结果。

其余进士的任命也一一宣读。露会成员中,刘畅身为探花,自然留在翰林院;柳云卿因名次靠前,学识渊博,被授予了户部主事之职,留京任用;赵修远则被外放至江南富庶之地,任某府通判,虽需离京,却也是难得的实缺,利于积累政绩。其余露会成员及交好进士,也各有任命,或留京,或外放,遍布各地。

授官仪式结束后, 便是离别之时。京城之外,长亭古道,杨柳依依。

陈彦、刘畅、柳云卿等人,为即将离京赴任的赵修远等好友送行。酒过三巡,气氛不免有些伤感。

赵修远性格爽朗,虽有不舍,却豪气干云,举杯道:“彦弟!柳兄!刘兄!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聚!但男儿志在四方,我等分赴各地,正好施展抱负!他日重逢,必当是功成名就之时!来,干杯!”

柳云卿捻须微笑,语重心长:“修远说的是。我等蒙圣恩,得此官职,正当勤勉任事,造福一方,方不负平生所学,亦不负维岳创立‘露会’相互砥砺之初心。望诸位珍重,互通音讯,勿忘今日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