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圣地之争困共治,平衡之道稳皇基

天枢大帝乔郓登基八月,五域共治体制在化解多重危机后愈发成熟,“三源渠”工程的启动却让一场关乎“信仰与民生”的深层冲突骤然爆发——这是称帝前最棘手的“伦理困局”,也是五域统一后首次面临“民生工程与文化圣地”的尖锐对立,皇基再次遭遇严峻考验。

三源渠是中枢规划的“五域水利命脉”,旨在连通青川、漠水、南江三大水系,解决中原灌溉、草原饮水、南方航运的千年难题。工程途经五域交界的“三源谷”——这里是三大水系的发源地,谷内遍布五域各族的远古祭祀遗址:中原的伏羲台、草原的长生石、西方的太阳神坛、南方的神农祠、北方的玄武洞,被五域百姓共同视为“圣地”,严禁任何大型工程惊扰。

工程启动当日,五域百姓曾自发前往三源谷祈福,可当施工队推进至谷内核心区域,需迁移三座小型祭祀遗址(草原长生石旁的图腾柱、南方神农祠的附属石龛、西方太阳神坛的外围石阶)时,冲突瞬间爆发。

“圣地不可动!乔郓想修渠牟利,亵渎祖宗!”草原老萨满领着数百名牧民,手持哈达挡在施工队前,长生石旁的图腾柱被他们用铁链缠绕,老萨满甚至坐在图腾柱下,以死相逼。南方巫祝带着村民,捧着神农祠的香灰,哭喊道:“这石龛是祖先与神灵沟通的桥梁,拆了它,南方会遭天谴!”西方祭司则举起太阳神坛的石阶碎片:“中枢只重工程,不顾信仰,这样的帝王,我们不认!”

更致命的是,旧贵族后裔“宗伯”在暗中推波助澜。宗伯是前朝宗正的孙子,现任五域议事院的贵族代表,一直觊觎皇权。他利用百姓对圣地的敬畏,悄悄买通两名施工工匠,故意在夜间破坏了长生石旁的一座小型石祭台,将碎片撒在工程营地外,嫁祸中枢“故意亵渎圣地”。消息传开,五域百姓的怒火彻底点燃,三源谷外聚集的抗议人群超过数千,部分激进分子甚至砸毁了施工器械,与维持秩序的天枢卫发生肢体冲突。

五域议事院紧急召开会议,争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形成三大阵营:

- 民生派(以李善、陈策为代表):“三源渠关系五域千万百姓的生计,能解决中原水患、草原缺水、南方航运阻塞的难题,利在千秋!三座小型遗址并非核心圣地,迁移后可按原样重建,何必因小节误大事?应强行施工,平息民愤!”

- 文化派(以孔玄、五域礼官为代表):“圣地是五域百姓的精神根基,信仰不可亵渎!强行迁移只会让百姓寒心,动摇共治的民心基础!应立即停工,与五域百姓、礼官共同商议,寻找两全之策!”

- 律法派(以耶律清、宗伯为代表):“五域律法明确规定‘圣地核心区域禁止任何工程建设’,中枢工程已触碰律法红线!应按程序暂停工程,由议事院弹劾工程负责人,依法追究责任!”

宗伯在会上煽风点火:“乔公登基后,屡屡推行大型工程,看似为民生,实则是想彰显皇权!如今竟敢亵渎圣地,这是对五域百姓的背叛!若不停工问责,议事院应启动弹劾程序!”

乔郓站在殿上,看着争吵不休的议事院,系统面板弹出刺眼预警:【皇基稳固度90%,遭遇首次伦理治理危机!核心矛盾:民生工程与文化信仰的冲突、律法权威与治理实效的失衡、旧势力借信仰煽动民心。需找到“信仰与民生的平衡之道”,既不违背律法与信仰,又不搁置民生大计,方能化解危机】。

他没有急于拍板,而是当即宣布:“三源渠工程暂停三日,朕亲赴三源谷,走访百姓、查看遗址、调查石祭台被毁真相!在此期间,任何人不得煽动民意、不得擅自施工,违者按律法严惩!”

次日清晨,乔郓换上便服,带着小豆子、阿古拉和两名侍卫,悄悄前往三源谷。谷内云雾缭绕,三座水系发源地的泉水清澈见底,沿途的祭祀遗址庄严肃穆——伏羲台的青石板刻满古老纹路,长生石上缠着牧民敬献的哈达,太阳神坛的琉璃碎片在阳光下折射出光晕。乔郓站在谷口,心中明白,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水源地,更是五域百姓的精神家园,强行破坏只会得不偿失。

他们走访了谷内的百姓,发现并非所有人都反对工程。草原牧民巴特尔告诉乔郓:“俺们也想让牛羊有水喝,让孩子有粮吃,但长生石是祖辈传下来的圣地,不能动!”南方村民李婶则说:“三源渠能让船只开到家门口,买卖更方便,可神农祠的石龛不能拆,那是保佑庄稼丰收的!”

小豆子和阿古拉的羊毛账本,成了“圣地民意实录”。阿古拉画下了百姓心中“不可触碰的圣地核心”:“伏羲台的中心石碑、长生石的底座、太阳神坛的主坛,这三处绝对不能动!”小豆子则记录下百姓的诉求:“要是能不拆核心遗址,俺们愿意支持修渠!”

在调查石祭台被毁真相时,两人发挥了关键作用。阿古拉发现,被毁石祭台的碎片上,有西域特有的矿物粉痕迹,而这种矿物粉只有宗伯的府邸在使用;小豆子则在施工队的营地外,找到了一名被宗伯收买的工匠,工匠因良心不安,偷偷告诉他们:“是宗伯让我们深夜破坏石祭台,嫁祸中枢,还说事成后给我们百两白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掌握真相后,乔郓没有立刻处置宗伯,而是返回中枢,召集五域礼官、百姓代表、能臣与议事院代表,召开“三源谷共治议事会”。会上,乔郓首先公布了宗伯收买工匠、破坏圣地、煽动民心的铁证——工匠的供词、矿物粉的检测报告、宗伯与工匠的往来密信。宗伯脸色煞白,却仍强辩:“即便如此,三源渠破坏圣地也是事实,工程应停工!”

乔郓没有理会他的狡辩,而是拿出小豆子和阿古拉记录的民意实录与圣地地图,缓缓道:“朕走访三源谷,百姓并非反对修渠,而是反对亵渎圣地。五域共治,不是让中枢独断专行,也不是让部分人借信仰裹挟民意,而是要找到两全之策!”

他当场宣布“三源渠共治调整方案”,这份方案既不妥协也不激进,而是充满了平衡与尊重:

一、工程路线优化,敬畏圣地核心

- 邀请五域礼官、百姓代表与工匠共同勘测,将三源渠的核心段路线向北偏移三里,绕开伏羲台、长生石、太阳神坛等核心祭祀遗址,仅需迁移边缘的三座小型石龛与图腾柱;

- 迁移过程全程由五域礼官主持,按各域习俗举行“圣地迁移祭祀”:中原用太牢之礼,草原用鲜奶祭祀,西方用香料献祭,南方用草药祈福,北方用兽皮祭拜,迁移后的遗址将在谷外不远处重建,规模与原样一致,由百姓代表监督施工。

二、设立“五域圣地保护署”,平衡保护与利用

- 保护署由五域百姓代表(各域两人)、礼官(各域一人)、中枢官员(三人)共同组成,全权负责三源谷的圣地保护、祭祀管理与工程监督,中枢不得单独干预;

- 明确“圣地保护条例”:核心区域严禁任何工程建设,边缘区域若需施工,需经保护署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且施工前必须举行祭祀仪式,施工中由保护署成员全程监督,防止破坏。

三、工程共治,让百姓共享红利

- 三源渠工程的施工队,优先招募三源谷周边的五域百姓,中枢提供高于普通工匠的工钱,同时包食宿、送医疗保障;

- 工程建成后,三源谷周边的百姓可享受“水利补贴”:中原农民减免三成灌溉税,草原牧民免费使用渠水,南方商户的航运费用减半,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工程带来的好处。

方案宣布后,议事院一片寂静。孔玄率先起身,躬身道:“陛下的方案,既尊重了五域信仰,又兼顾了民生大计,是真正的共治之道,臣赞同!”李善也点头:“优化路线虽会增加部分工期与成本,但利在千秋,且能赢得民心,臣支持!”五域百姓代表更是欢呼雀跃,草原老萨满激动地说:“陛下心中有百姓、有圣地,我们愿意全力支持修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