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文枢结党乱科场,吏治清浊撼国本

为了让制度落地,乔郓特意让小豆子和阿古拉参与“科举督查团”。两人穿着便服,在科举考场外巡逻,发现一名考生试图传递暗号,立刻报告督查团,当场将其逐出考场;阅卷期间,他们跟着考官核对试卷编号,确保没有糊名脱落、编号篡改的情况。阿古拉的羊毛账本上,画满了科举督查的流程,标注着“暗号样式”“糊名步骤”,成了督查团的“工作手册”。

四、树立清明典型,重塑吏治生态

在惩腐补制的同时,乔郓注重“扬清明”,树立正面典型,引导官场风气:

- 表彰清官:在五域范围内评选“天枢清明官”,对拒绝贪腐、政绩突出的官员,如江南一名坚持公正司法的县令、西域一名如实征税的税官,予以公开表彰,赏赐金币、晋升官职,并将其事迹编写成册,在五域传播;

- 重用寒门贤才:对在清查文枢盟中表现突出的寒门官员、秀才,如揭发舞弊的沈墨,直接授予官职,任命为科举督查团成员;明确表示“天枢用人,唯才是举,不问出身、不问派系”,鼓励寒门贤才积极参与治理;

- 开展吏治教化:由孔玄牵头,在五域官学中开设“吏治教化课”,讲授“清正廉明”的典故,强调官员的责任与义务;要求所有官员入职前,在五域同心阁的“清明碑”前宣誓,承诺“不贪不腐、不结党营私、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

这场“吏治清浊”革新,历时两个月,最终以文枢盟核心骨干伏法、制度漏洞补全、官场风气重塑告终。刘崇等十余名核心成员被公开斩首,百姓拍手称快;数百名胁从官员被降职或调离,官场震动却未引发动荡;沈墨等寒门贤才得到重用,让百姓看到了“寒门有路”的希望。

平江府的冤案得以昭雪,被诬告的税官官复原职,贪污的水利工程款被追回,重新修建了坚固的堤坝。小豆子和阿古拉在走访时,看到百姓给清明官送锦旗,听到商户们说“现在税收公平了,做生意更安心了”,脸上满是笑容。

乔郓站在五域同心阁的清明碑前,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官员宣誓签名,系统面板弹出提示:【吏治清浊革新成功,体制内生危机化解,皇基稳固度99.5%。剩余0.5%:吏治生态需长期维护,利益集团可能以新形式出现,需持续警惕】。

五域议事院的复盘会上,之前持反对意见的旧贵族派系代表,也不得不承认:“陛下的革新,既肃清了腐恶,又稳定了大局,还补全了制度,是真正的长治久安之策。”李善补充道:“吏治是国本,国本清则皇基稳。但防腐之路没有终点,需代代坚守。”

乔郓望着殿内的五域代表,目光坚定:“朕登基以来,历经无数危机,深知治理之道,在于‘清浊并治’——既要铁腕惩腐,又要制度防腐;既要打击恶势力,又要扶持清明者。吏治清,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国本固。但朕也明白,腐败与结党是治理的顽疾,今日肃清了文枢盟,明日可能出现新的利益集团,唯有持续革新制度、畅通监督渠道、坚守共治初心,才能让天枢的吏治永葆清明。”

夜幕渐浓,中枢府的灯火与五域官学的烛火交相辉映。乔郓站在了望台上,看着下方井然有序的城市,听着百姓的欢声笑语,心中明白,皇基的稳固,从来不是靠帝王的个人权威,而是靠清明的吏治、完善的制度、民心的所向。称帝之路,从来没有“一劳永逸”,只有“如履薄冰”的坚守与“持续革新”的智慧。

天枢大帝的治理之路,在肃清吏治沉疴后,愈发接近“长治久安”的理想。但他知道,剩余的0.5%隐患,是永恒的考验。五域的传奇,在“吏治清浊”的基础上,继续书写着“清正廉明、国泰民安”的新篇章,而这篇章的每一笔,都需要后世帝王与百姓共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