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储水与补给:
竹筒水囊: 数十个粗大竹节被掏空内部隔膜,洗净晒干后灌满水,用木塞封口,再涂上树脂密封,分散存放在船舱各处空隙。不易破碎,且竹筒本身有轻微净化作用。
雨水收集装置: 在甲板特定区域铺设光滑的兽皮,连接导管通向一个过滤桶(内铺细沙、木炭、鹅卵石),最终接入备用储水容器。这是海上补充淡水的重要途径。
太阳能蒸馏器(试验品): 甚至尝试制作了一个简易的玻璃盖板(用透明水晶打磨)蒸馏装置,利用日光蒸发海水冷凝取水,效率虽低,作为技术储备。
作为一个工科生和务实主义者,林凡将他的“移动工坊”也搬上了船。
维修工具: 全套铁匠工具(便携式小炉、砧、锤、钳、锉)、木工工具(锯、凿、刨、钻)、缝纫工具(骨针、皮线)分门别类,放入特制的防水工具箱。
备用材料: 加工好的木料、金属锭、帆布边角料、绳索、树脂、焦油等,妥善打包,用于航行中的维修和改造。
医疗物资: 采集的止血、消炎、退烧、解毒草药,研磨成粉或制成膏剂,装入防潮的葫芦或竹罐。还有自制的缝合线(兽筋)、夹板、绷带。
火种与照明: 数个装满火绒的防火陶罐,耐烧的油脂火把,以及几盏利用鱼油和植物纤维灯芯的简易油灯。
衣物与寝具: 鞣制好的鳄皮、鹿皮制作的防风防水外套、裤子,柔软干燥的兽皮睡袋,草席等。
导航与记录: 罗盘、六分仪、海图、航海日志(兽皮纸和炭笔)、星图等放入防水导航箱,固定于驾驶台旁。
武器与安全: “不屈”剑随身佩戴。备用弓箭、鱼叉、投矛妥善固定。甚至准备了应急逃生包,内含小刀、火种、水囊、信号镜等,放在最容易取用的位置。
物资繁多,如何合理存放是大学问。林凡展现了极强的空间规划能力。
分区存放:
船首主舱: 存放最重、最稳定的物资——主食物储备和主水箱,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
中部舱室: 存放工具、材料、备用帆索等较重物品,以及睡眠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