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高雄港的潮水退到了最低位。林默涵伏在二号仓库的通风管上,帆布工装裤被铁锈蹭出了道道痕迹。望远镜的镜片里,三艘驱逐舰正并排停靠在军用码头,舰艏编号分别是101、103、105——正是台湾海军主力的“阳字号“驱逐舰。
三天前张副官透露的“例行补给“显然是谎言。码头工人正往舰上搬运的不是罐头,而是木箱装的炮弹,每箱侧面都印着白色的“机密“字样。林默涵的手指在膝盖上快速记录:101舰甲板新增两座四联装高射炮,103舰的雷达天线换成了美式SPS-10型,105舰的吃水线比标准深1.2米——很可能加装了水下声呐。
“谁在那里?“
手电筒的光柱突然扫过来,林默涵像壁虎般贴紧墙壁。仓库阴影里走出两个宪兵,步枪的刺刀在月光下闪着寒光。他屏住呼吸,看着他们的皮鞋踩过满地的煤渣——距离最近的宪兵只有五步远,林默涵甚至能闻到他身上劣质烟草的味道。
当光柱第二次扫过时,林默涵突然想起张副官说过的话:“军港宪兵换岗时间是凌晨两点十五分,他们喜欢在三号仓库门口抽烟。“他沿着通风管爬到尽头,纵身跃入一堆帆布下面。落地时膝盖撞到硬物,疼得他差点叫出声——是个铁皮工具箱,里面装着码头工人的扳手和钳子。
远处传来汽笛声。林默涵从帆布缝隙望出去,一艘潜艇正悄无声息地驶入军港。指挥塔上的编号被防水布遮盖,但那独特的“雪茄“造型暴露了它的身份——美国援助的“淡水鲤“级潜艇。他迅速掏出微型相机,在帆布下完成三次曝光。
“咚、咚、咚“——三声轻微的敲击从头顶传来。
林默涵的心脏骤然停跳。这是苏曼卿约定的警报信号。他抬头看见仓库顶部的水塔上,一个黑影正用手电筒画着圆圈——这代表“紧急撤离,有埋伏“。远处突然亮起刺眼的探照灯,将整个码头照得如同白昼。
“抓住他!别让**跑了!“
枪声在夜空中炸开。林默涵将相机塞进防水袋,咬开袋口的密封绳,奋力扔进海里。冰冷的海水瞬间浸透了工装裤,他拼命向远处的渔船游去,身后子弹激起的水花像一群疯狂的银鱼。
当他抓住渔船锚链的那一刻,听见了熟悉的闽南语咒骂声。甲板上的老渔民递来一件粗布衣服,牙齿间叼着的烟卷一明一灭:“沈先生,你欠我三斤烧酒。“
林默涵这才认出,这是港务处李处长的岳父。他接过烧酒灌了一大口,辛辣的液体灼烧着喉咙:“李处长还好吗?“
“前天被宪兵队带走了,说是通共。“老渔民将渔网撒向大海,“他让我给你带句话——'台风要来了'。“
情报迷宫
回到贸易行已是凌晨四点。林默涵将自己反锁在书房,窗帘缝隙用黑布仔细遮挡。桌上摊着七张扑克牌,梅花A代表驱逐舰,方块K是潜艇,红桃Q则是魏正宏的指挥部——这是他独创的情报加密系统。
台灯的光圈里,微型胶卷在显影液中渐渐浮现出模糊的影像。林默涵用镊子夹起胶卷,对着灯光调整焦距。105舰甲板上那些穿白色制服的人影引起了他的注意——不是海军官兵,而是美军顾问团的成员。
突然响起的电话铃声在寂静的凌晨格外刺耳。林默涵的手停在听筒上方,心脏狂跳。这是专线电话,只有张副官和港务处知道号码。铃声响到第五声时,他拿起听筒,用闽南语说道:“这里是墨海贸易行。“
“沈兄,我是张启山。“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我弟弟的忌日快到了。“
林默涵的瞳孔骤然收缩。这是约定的紧急暗号。他迅速转动桌上的地球仪,将台湾岛对准台灯:“后天是中元节,我让阿福准备些纸钱。“这代表“明晚七点,老地方见“。
“不用了,“张副官的声音突然压低,“我已经拿到'台风计划'的副本。明晚十点,旗津天后宫,带着你那把明代茶壶。“电话突然挂断,忙音像重锤般敲在林默涵心上。
他冲到博古架前,取下那把永乐青花茶壶。壶底的梅花纹在灯光下清晰可见,这是组织内部“最高机密“的标记。林默涵突然想起苏曼卿的警告——魏正宏最近在严查金门驻军的通讯记录。难道张副官已经暴露?
窗外传来公鸡打鸣声。林默涵看着桌上的扑克牌,突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可能性:101、103、105舰的编号相加是309,而明天正是农历九月初三。这难道是某种巧合?他抓起钢笔,在纸上快速计算——309减去93(魏正宏的代号)等于216,这是高雄到金门的海里数!
“沈先生,陈小姐来了。“阿福的声音带着犹豫。
林默涵猛地抬头。陈明月很少在这个时间来贸易行。他迅速将扑克牌收进抽屉,转身时脸上已恢复平静:“让她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