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至奥尔特云之间的这条电磁集束运输器矩阵通路一建就是整整15年。
期间尽管遭到了几支泰伯星人舰队的监视和骚扰,但忌惮于威尔顿手中的大杀器以及人类巡防舰队的拼死保护,工程建设并没有中断过。
零星的摩擦倒是十分频繁。
泰伯星人当然不甘心,更不愿意二分太阳系成为事实,他们一次又一次用武力试探着人类同归于尽的意志和勇气,可每一次都铩羽而归。
木星至奥尔特云之间的这条浩大的电磁集束运输器矩阵通路的建设,可以说举全人类之力,几乎耗尽了人类社会全部的建设能力,终于在第18个年头顺利完工。
当第一股氢气进入这条超长的矩阵通路时,预示着为期10年的氢气云团补给木星的工程正式投入使用,也预示着木星向褐矮星的演变正式拉开了帷幕。
时间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通过这条矩阵通路长达9年的运作,源源不断地向木星输送了大约5倍木星质量的氢气云团。
可遗憾的是,尽管在随后的两年里,矩阵通路马力全开,尽管奥尔特云内的氢气资源被吸积殆尽,也最终只向木星输送了8.3倍木星质量的氢气云团。
起初,人类还担心给木星大规模增重会引发太阳系的引力异常,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灾难性后果,这也是一部分反对“铺路者”计划的精英人士最有力的反驳理由。
在“铺路者”计划设计之初,威尔顿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认为泰伯星人会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事实也果然如此,在木星至奥尔特云之间的这条浩大的电磁集束运输器矩阵通路运行的整整11年时间里,尽管木星的质量猛增到了8.3倍,但太阳系的引力结构似乎并未发生任何异常现象。
所谓的因行星之间的引力重构而发生的灾难性后果也并未发生。
这一切都源于“二分太阳系”的既定事实。
自威慑形成后,太阳系就以木星为界分成了两大部分,人类拥有了木星至柯依伯带的外太阳系,而泰伯星人则拥有了木星以内即太阳至火星的内太阳系。
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成了人类与泰伯星人的天然星域边界。
随着木星的质量在31年的时间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增长到8.3倍的过程中,泰伯星人有充足的时间运用一种星体引力驱动系统将内外太阳系进行了引力重构。
引力重构后的太阳系变成了两大部分且彼此远离了3500万公里,形成了内外太阳系和主序星太阳三者之间完美的引力平衡。
至今,人类都没有搞清楚泰伯星人所运用的星体引力驱动系统的运行机制,人类的天体物理专家们猜测,该技术一定是得到了暗物质人的大力支持。
部分天体物理专家更是提出了大胆的假设,他们认为暗能量是星体引力驱动系统运行的主要机制。
暗能量就像宇宙中的粘合剂,它粘合了空间里的所有物质,恒星、行星、宇宙尘埃等等,调整暗能量的结构和密度就会调节星体之间的引力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