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科考队员邓鹏不禁惊叹道。
李旭扬队长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思索的光芒。他深知,这些白色生物的出现绝非偶然,它们一定与这片冰架下的特殊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继续深入观察,详细记录它们的行为和生存环境。”
李旭扬果断地下达了具体科考工作命令。
操作员们迅速调整着机器人的位置和参数,更加专注地对这些白色生物进行跟踪拍摄。随着观察的细微深入,队员们发现了更多关于这些白色生物的秘密。
那只白虾似乎对周围的环境有着极高的警惕性。每当有其他生物靠近时,它就会迅速地躲进冰穴洞的缝隙中,只留下一双小眼睛在外面观察。有一次,一条小型的透明水母缓缓游向白虾,白虾瞬间警觉起来,它迅速地挥舞着钳子,做出一副攻击的姿态,直到水母离开,它才又恢复了悠闲的探索状态。
白鳗鱼则展现出了它独特的觅食技巧。它在冰穴洞的沙石中穿梭,突然,它停了下来,身体微微颤抖着。接着,它用嘴迅速地挖掘着沙石,不一会儿,一条小型的沙蚕就被它挖了出来。白鳗鱼张开嘴巴,将沙蚕一口吞下,然后又继续在沙石中寻找着下一个猎物。
白海龟的行动相对缓慢,但它却有着一种沉稳的气质。它在冰穴洞中游动时,会时不时地停…
最让人感到奇特的是中国南极科考队员们在罗斯冰架下深处冰穴洞里发现的这些白色的生物白虾、白鳗鱼、白海龟…等形态各异的海洋生物。
南极极昼环境下,狂风裹挟着雪粒狠狠砸在中国科考站的舱壁上。科考队长李旭扬盯着突然剧烈跳动的深海探测器,屏幕上的罗斯冰架三维图像闪烁着不正常的红光。
“F区域冰架下方300米处,有一个直径超过1公里的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