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章 敢抢功劳,那就卡住他的脖子

盛唐华章 青铜剑客 1576 字 1个月前

王忠嗣刚回到幽州没几天,朝廷就有诏书抵达,调幽州刺史韩昕前往山东青州担任刺史,由原兵部尚书李泌接任幽州刺史。

“陛下无缘无故的为何换了刺史?”

王忠嗣嗅到了一丝不太友好的味道。

韩昕在郭虚己担任幽州刺史的时候只是个七品官员,靠着王忠嗣的举荐青云直上,短短三年的时间升任幽州刺史。

韩昕对王忠嗣也知恩图报,无论任何事情都唯王忠嗣马首是瞻,凡幽州本地重要政务都会首先请示王忠嗣,而不是先请示河北布政使公孙玄。

在河北境内,不仅仅只有幽州刺史唯王忠嗣马首是瞻,幽州周围的几个州,诸如檀州、妫州、易州、莫州等地方的官员也都唯王忠嗣之命是从,不把河北布政使公孙玄放在眼里。

公孙玄出自幽州大族公孙氏,与王忠嗣的妾室公孙芷同族,论起来还是五服上的族兄妹关系。

在李瑛登基之前,四旬出头的公孙玄在山西晋州担任别驾,是个从四品的官员。

为了安抚河北士族不满的情绪,李瑛破格提拔公孙玄担任河北布政使,治所设在常山郡真定县。

公孙玄到任后发现王忠嗣威望高、势力大,自己无法抗衡,干脆打不过就加入,跟各州的刺史抢着巴结王忠嗣。

在这样的官场环境下,王忠嗣不仅独掌河北军权,而且政务也是一言堂,许多百姓私下里称他为“河北王”。

王忠嗣对此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老百姓爱说什么就说什么,自己还能堵住他们的嘴?

自己之所以军政一把抓,还不是为了更加便捷的调动河北的军事力量,更加有力的保障后勤供应,早点平定渤海国?

那贵州元帅张巡不就是采取的这种模式,难不成我王忠嗣的地位还不如张巡?

再说了,自己现在已经是晋国公了,距离封王只差一步,攻克沧州的功劳陛下还没有给自己封赏,等灭了渤海国累加起来,封自己一个郡王也是理所应当的吧?

而王忠嗣之所以一门心思的打压安守忠,就是担心被他抢了灭亡渤海国的头功,从而影响到自己争取王爵的计划。

“我在长安待了六七天,陛下不告诉我要更换幽州刺史之事,我这刚回来没几天,朝廷就降旨调人,这是冲着我来的吧?”

王忠嗣与心腹白孝德、卫伯玉、公孙讳等人一边饮酒一边吐槽,满腹牢骚。

“我说这安守忠有勾结渤海国的嫌疑,让陛下杀了他或者调走,陛下只说会派人调查,既不肯杀安守忠也不肯将他调走……”

王忠嗣举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满脸惆怅的道:“实在让人心寒呐,我王忠嗣一生为国,到头来居然不如一个叛将受信任!”

白孝德端起面前的酒杯给王忠嗣斟满:“晋公勿忧,陛下不是命你节制安守忠了吗?这说明陛下还是信任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