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府北侧,丹洪河自西向东流淌。
它遇城则绕,一路奔向东琅西北方向,在广袤大地上勾勒出一道痕迹,初看像个“门”字,细观却更似“几”字。
相传数千年前,这片土地本名为“海几城”。
后来有位圣人途经此地,觉得“海几”二字不够雅致,便将其改称为“海门城”。
这一称呼代代沿袭,最终演变成如今的“海门府”。
而“海门”之名的由来,除了河道的形态,还有另一重缘由。
丹洪河从海门府流出,途经洪山县后转向东北,再穿过数个小县城,行至一百多里外便汇入东海。
正因如此,海门府成了通往海洋的最后一座大城,如同扼守入海口的关卡,“海门”之称也由此愈发贴切。
离海门府西门二十多里处,是两城交界的荒野。
这里丛林茂密、山丘连绵,因更靠近沿海,气候比数十里外的坪山县温暖不少。
“哗啦啦……”
阳光穿透层层枝叶,三道身影出现在粗壮的树枝上。
他们身着绣有梅花纹样的玄色劲装,面色严肃,眼中泛着奇异的蓝光,清亮而锐利。
相互对视一眼后,便从储物袋中取出圆润的瓷瓶。
拔开瓶塞,他们将瓶中蕴含的茂然之气拍在自己身上。
率先完成这一步的短发青年回头看向另外两人,待两人也准备就绪,三人默契点头,随即纵身跃起,在丛林间快速穿行。
脚下虽不断踩踏树枝,却在茂然之气的影响下未发出半点声响,唯有那双蓝光闪烁的眼睛,始终紧盯着前方,似在追踪着什么目标。
短发青年在前方开路,小心翼翼地拨开最后一片遮挡视线的枝叶。
百丈之外,一座光滑的露天石台上,正坐着三只毛色油亮的鼠嗅妖。
这鼠嗅妖形似体型硕大的松鼠,其锋利的爪牙暴露了它们妖魔的身份。
此刻,三只鼠嗅妖正仰着头,细长的耳朵高高竖起,耳尖细密的毛发能捕捉到空气中任何细微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