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根在

“你看这张,”晓梅举着张泛黄的照片,“1998年的暴雨,咱巷子里的人搭着人墙排水,李叔那会儿还是小伙子,扛着沙袋跑在最前面。”

林凡凑过去,照片里的李叔浑身是泥,却笑得露出白牙,跟现在拄着拐杖骂人的模样重合在一起,突然鼻子有点酸。

这时,吴涛举着手机跑进来,屏幕亮得晃眼:“凡哥!火了!咱直播间被顶上热搜了!好多人说要来咱巷子当志愿者!”

王建军的刻刀顿了顿,抬头时,鼻尖沾着的石粉被风吹掉,眼睛亮得吓人:“真的?那咱是不是能保住老槐树了?”

“不止老槐树,”林凡看着手机上滚动的评论,“有人说要捐钱修咱这门板联展,还有建筑系的学生说要帮咱做‘原样修复’方案,说这巷子的砖缝里都藏着历史。”

正说着,巷口传来三轮车的“叮铃”声,是卖馄饨的张婶,车斗里的煤炉冒着白气。“给你们留了三碗,加蛋的。”她把碗往青石上放,“刚听巡逻的老王说,上面来电话了,说明天先不拆了,要组织专家来看看。”

“张婶,您咋知道的?”晓梅惊喜地问。

张婶擦着手笑:“我家那口子在街道办打更,消息准着呢。快吃,馄饨要凉了。”

林凡舀了勺汤,鲜得烫嘴。热气里,他看见王建军的刻刀在桃花旁边,又添了个小小的馄饨摊,张婶的围裙上还绣着朵槐花。

第二天一早,巷子口挤得水泄不通。有扛摄像机的记者,有戴眼镜的专家,还有好多举着“守护老巷”牌子的年轻人。李叔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给大伙讲老槐树的故事,讲着讲着就抹起了眼泪;王婶的包子笼摆成了长队,免费给来人递包子;王建军站在青石旁,给围着看的人讲他刻的图案,手指在“拆”字的锯齿上敲了敲:“这不是老虎,是咱街坊凑在一起的劲儿。”

林凡在人群里看见那个穿西装的人,他正拿着卷尺量老墙,跟旁边的专家说:“你看这砖的摆法,是民国时期的‘三顺一丁’,现在很少见了……保留下来,做个活标本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