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观前的香客越来越多,有钱人家的下人都背着香烛、拿着符纸,在摊位间穿梭讨价。
卖货的吆喝声、算卦的念叨声、孩子的嬉笑声混在一起,还真是自成了一处风景不错的小集市。
陶巅又撸了几串很少吃到的蕨根与面筋,便开始好好打量起了眼前的这座道观。
细看时,这道观的山门之上的“承天效法”匾额,是用孔雀蓝琉璃镶边,字体则以赤金琉璃雕琢,阳光直射时,那匾额上的光泽几乎能映亮半座庭院。
山门两侧的八字墙,墙面铺满了由琉璃砖拼出的“山河社稷图”,青绿色的山峦层叠起伏,明黄色的河流蜿蜒其间,连河面上的波浪都是用透明琉璃(注:透明琉璃在西周时代就出现了,直到汉代已经成为了半透明有别于玻璃的结晶体)制成的,风吹过时,光影流动,竟似真有水声在耳畔回响。
门框嵌着玛瑙红的琉璃条,大开的山门中,有着一个贴着翡翠麒麟闹八宝的影壁墙,一只只浮雕麒麟,光晕流转,栩栩如生,精美绝伦,这要再过几百年,光是这一副麒麟浮雕,就可以独自担起传世佳宝的美名。
为了看清道观内的建筑,陶巅也不管其他人的想法,一纵身跃上一颗最为高大的槐树,站在上面就对着道观内远眺。
因为有着琉璃的镶嵌,所以这道观内整座建筑群都仿佛被七彩霞光给包裹着的。
向里看,最惊艳的当属是观中的戏台。没错,这道观中是有戏台的!而这戏台是为了给上香的香客许愿奉神用的。
戏台的屋顶采用的是“歇山式”的建筑风格,其上覆盖着孔雀蓝与明黄色相间的琉璃瓦,瓦当全是龙纹琉璃雕琢,龙鳞一片一片用釉色区分深浅,远看时,恍恍惚惚有若真龙盘卧。
而屋脊上的琉璃走兽更是精妙——领头的“骑凤仙人”衣袂飘飘,其后的龙、凤、狮子、天马等走兽,全是五彩琉璃捏塑,凤羽用朱红与粉紫琉璃层叠,狮鬃用金黄琉璃勾勒,连兽眼都嵌着黑色琉璃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脊兽的做工极其逼真,多看一会儿,仿佛它们下一刻就能从屋脊一跃而下似的。
小主,
而那几座戏台的两侧山墙,还嵌着琉璃浮雕的“八仙过海”图,铁拐李的葫芦、吕洞宾的宝剑,都用透明琉璃打造,细节栩栩如生,就连衣褶的阴影都用釉色晕染得恰到好处。
这道观主殿的琉璃装饰更是登峰造极。殿顶的琉璃瓦以“黄为尊、蓝为贵”,正脊中央的“琉璃宝刹”高达三米,刹座是琉璃莲花,刹身是盘龙柱,刹顶的宝珠用透明琉璃制成,阳光穿透时,能在殿内投下七彩光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