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郭正悄悄走了过来,朝崔察使了个眼色——他刚才跟搬鱼的岛民聊了几句,得知这岛属于“山北”,和“中山”积怨很深,去年还为了争夺一片渔场打了仗。而“山南”则靠着和南边的部族交易,日子稍好些,对倭人也是敢怒不敢言。
“倭人在这边有驻兵?”崔察又问。
老妪往东边指了指:“奄美岛那边,修了个石寨,住着几十个倭兵,天天坐船出来巡逻,见了好东西就抢。上个月,还把山南头领的女儿抢走了,说是要献给他们的大官。”
正说着,码头那边忽然吵了起来。崔察和郭正连忙回去,只见金三郎正和一个岛民推搡,嘴里嚷嚷着:“不过是几条破鱼,凭什么多要半匹布?”
那头领梗着脖子:“最近倭人查得紧,我们不敢多出海,鱼少了,自然要贵些!”
崔察赶紧上前打圆场,又添了半匹绸缎,才把事情平息。回船的路上,金三郎骂骂咧咧:“这群岛民,被倭人欺负惯了,就知道欺负我们!要不是船上淡水不够,老子才不伺候他们!”
魏明却若有所思:“他们刚才说‘倭人查得紧’,莫非有什么动静?”
当晚,船在离岛不远的海面上过夜。崔察三人躺在甲板上,听着海浪拍打船板的声音,久久不能入睡。
“这琉球诸岛,像一串珠子,”崔察低声道,“串起了大唐和倭国的海路。”
郭正点头:“山南、中山、山北,三足鼎立,又都被倭人拿捏着,这局势……”
“是机会。”魏明接过话头,“他们不睦,咱们才有缝可钻。尤其是山北和山南,都恨倭人,若是能联合他们……”
崔察没接话,摸出藏在怀里的油纸,借着月光,开始写密信。他把今日听到的、看到的都记了下来:琉球三分,倭人肆虐,奄美岛筑寨,中山纳贡,山北、山南怨声载道……字迹在颠簸的船上有些歪斜,却一笔一划,透着凝重。
小主,
“得想办法把信送回去。”他写完,吹干墨迹,折成小方块,“金三郎说,三日后会有艘新罗船返回登州,带货回大唐。”
魏明眼睛一亮:“我去办。白天跟那个搬鱼的岛民聊熟了,他说认识那艘船的船长,能搭个话。”
三日后,在一座更大的岛屿(后来才知是冲绳本岛)的码头,崔察果然见到了那艘返航的新罗船。船长是个精瘦的汉子,见了崔察递过去的蜀锦,眼睛都直了。当崔察把那封密信交给他,只说“带给登州商栈的王掌柜”时,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