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悲天悯人的大将军刘昆

再装备上朝廷制式兵器和铠甲,战斗力更是直线上升。

如今长安朝廷中,骑兵数量已达四十万之多,绝大多数为南匈奴人、鲜卑人、乌桓人、羌胡人。

能加入朝廷骑军的异族人,皆是身家清白、忠诚可靠之辈。

再加上朝廷军队纪律严明,军饷丰厚,赏罚分明。

这些异族人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忠诚度极高。

每次作战,都能立下赫赫战功,得到的奖赏足以让他们和家人过上好日子。

他们深知,这在以前的部落首领和头人那里,是万万无法想象的。

唯有在朝廷,不,应该说是在大将军的麾下,才有今日的好生活。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如今可以随时为大将军去死,眉头都不会皱一下。

而且,异族人想要在军队中加官进爵,就必须熟练掌握汉语和汉文化。

这是刘昆在统治河套和凉州时,便已推行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

这一招看似温和,实则狠辣无比!

戏志才、王允、荀攸、荀彧、郭嘉等一干智谋超群的重臣,自然明白其中深意,对刘昆佩服得五体投地。

凉州、并州已初见成效,汉语和汉字在地方和军队中早已畅通无阻。

那些羌胡人、鲜卑人、南匈奴人都一心一意做大汉朝的顺民,还引以为荣。

杀人诛心,莫过于此!

至于那些死不悔改的部分人,呵呵,刘昆根本就没有手软过。

长安朝廷治下连接各州的宽敞水泥路下,还有数不清的铁矿、煤矿矿洞里,就埋着数十万死硬分子的不屈白骨。

相比于采取屠杀殆尽、亡国灭种这种有违天和的方式,刘昆的手段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如此一来,不出三代人,大汉治下的异族人便会彻底忘却自己原来的民族。

连年战乱本就导致大量人口流失,这对每个王朝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有一句话叫做“人亡地存,人地皆亡;人存地失,人地皆存”。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既残忍又现实。

所以,诸侯争霸之时,战胜方基本上都会将人口掳掠回去。

因为只有充足的劳动力,才能有稳定的钱粮税收和优质兵源。

刘昆如今感慨的,便是中原大地因战乱而导致的人口流失严重所带来的巨大后果。

历史上的曹操,曾在他着名的《蒿里行》中描述过这种惨无人道的世道。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