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上气氛瞬间变得微妙了起来。
赵云、徐晃等将闻言,神色各异。
赵云微微蹙眉,似在思索诸葛亮之言。
徐晃则目光锐利,不停审视着伏地不起的魏延。
而白饶更是冷哼一声,眼中鄙夷之色更浓,显然对诸葛亮的判断深以为然。
荀攸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沉吟不语,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
他深知诸葛亮有识人之明,其言绝非无的放矢。
魏延今日之行,确属背主求荣,其心性难测。
然而……
片刻后,荀攸缓缓对诸葛亮低声道:“孔明所见,不无道理。”
他话锋一转,“然,唐王有明令在先:‘只诛司马,有功当赏’。千金买马骨,重在信义。若因疑其心性,而诛杀投诚立功之将,天下人将如何看待我大汉?今后还有谁敢弃暗投明?”
“此例一开,恐寒天下欲归附者之心,于大王招揽英才、一统天下之大业不利。”
他目光扫过堂下惶恐的魏延,继续对诸葛亮道:“暂且用之,严加约束,观其后效。若其真心归顺,则得一猛将。”
“若其果有异动,再行处置不迟。届时,吾自有足够手段应对。量其一勇夫,能掀得起什么事端?”
诸葛亮微微颔首,不再多言。
既然老师已有决断,他自当遵从。
荀攸见诸葛亮领会其意,便提高声音,语气恢复了威严道:“魏延听封!”
魏延如蒙大赦,连忙叩首:“末将在!”
“念你有大功,暂授你将军之职,秩比二千石,归子龙将军节度。望你谨守军规,尽心竭力,勿负朝廷厚望!”
“末将谢荀尚书恩典!谢唐王天恩!必当竭尽全力,以报不杀之恩!”魏延连连叩首,心中五味杂陈。
虽然如愿以偿得到了封赏,但诸葛亮那番话如同烙印般刻在他心上。
让他对这位年轻的参军产生了极大的敬畏,乃至恐惧。
封赏已毕,魏延、魏平等人谢恩退下。
白饶看着魏延离去的背影,终究意难平。
他出列对荀攸拱手道:“荀尚书!魏延背主小人,安能与吾等等并列?末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