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西域暗流

他的举止得体,言语沉稳,给郭孝恪等老将留下了不错的第一印象。随后,李意又特意与龟兹王寒暄了几句,感谢龟兹对大唐的忠诚与支持,让龟兹王倍感荣耀,看向自己女儿艾琳的眼神也充满了欣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玛丽公主和艾琳公主走下马车时,更是引起了不小的瞩目。两位公主皆容貌绝丽,气质非凡,一位代表着南洋与大唐的紧密联系,一位本就是西域本地耀眼的明珠,如今都成为魏王殿下的重要辅佐,这无疑向西域诸国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大唐对西域的重视与经营,进入了新的阶段。

入城之后,自然是盛大的接风宴席。歌舞升平,觥筹交错。但在这一片祥和之下,暗流已然开始涌动。

接风宴后的第二日,魏王李意便在临时改建的巡阅使行辕内,召集了第一次核心会议。与会者除了郭孝恪等军方重将,便是玛丽公主和艾琳公主。

行辕议事厅内,也悬挂着一幅巨大的西域及西方地图,比长安那幅更为详尽。

“郭都护,目前西域态势如何?西方三国,可有最新消息?”李意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

郭孝恪抱拳道:“回殿下,自我朝设立西域大都护府以来,凭借兵威与怀柔,西域三十六国大体安稳,商路畅通。然则,西突厥残余部落时有骚扰,吐蕃虽与我朝和亲,但其势力向北渗透之心不死,皆需警惕。至于西方……”

他顿了顿,面色凝重起来:“据最新线报,罗马皇帝希拉克略攻势凌厉,波斯王城泰西封已数次告急。波斯王伊嗣俟连连遣使向我西域盟友求援,许以重利。而大食方面,其东进前锋已多次与波斯边境守军发生冲突,其势咄咄逼人。更有迹象表明,大食的使者,似乎已秘密抵达了西突厥某些部落的营地。”

形势果然错综复杂。波斯岌岌可危,大食虎视眈眈,西突厥和吐蕃也不安分。

李意看向玛丽公主:“玛丽参赞,你那边可有来自海路或南线的消息?”

玛丽公主早已准备充分,她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划过印度洋沿岸:“殿下,郭都护。我麾下商队确认,大食人的战舰在波斯湾和天竺西海岸的活动日益频繁,他们正在试图控制通往东方的海路。同时,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大食哈里发奥马尔,可能已向希拉克略皇帝派出了密使,内容不详,但无疑增加了变数。”

她又指向天竺方向:“此外,中天竺戒日王新逝,国内陷入混乱,各方诸侯割据。此乃真空地带,无论是大食,还是吐蕃,甚至是我大唐,若能施加影响,都将对西方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玛丽的情报,将西方的乱局与南亚的动荡联系了起来,视野更为开阔。

李意若有所思,又看向艾琳公主:“艾琳参赞,以你之见,西域诸国,尤其是那些与波斯接壤或关系密切的邦国,对此事态度如何?”

艾琳公主微微欠身,声音柔和却清晰:“回殿下,西域诸国对波斯战事大多心存恐惧。一方面,他们与波斯有悠久的贸易和文化联系,不愿见其灭亡;另一方面,他们更惧怕强大的罗马,或者新兴的大食。目前大多持观望态度,既不敢轻易答应波斯的求援,也不敢得罪任何一方。他们……都在看着大唐的态度。”她顿了顿,补充道,“我龟兹国,以及于阗、疏勒等与大唐关系最紧密的邦国,自然是唯天朝马首是瞻。”

她的分析,点明了西域诸国的骑墙心态,也凸显了大唐作为稳定器和决策者的关键角色。

李意听完三人的汇报,沉吟良久。父皇的教诲言犹在耳:持重、怀柔、敏锐。

“父皇旨意,是维持西方均势,使其乱而可控,为我所用。”李意缓缓开口,做出了初步决策,“郭都护,加强边境巡防,尤其是对西突厥和吐蕃方向的警戒。同时,以西域大都护府的名义,向那些与波斯接壤的小国,增派少量军事顾问,并提供一批制式的弓弩箭矢,助其自保。此举,既是对波斯的间接支持,也是加深我大唐对西域影响力的机会。”

“末将遵命!”郭孝恪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