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郭都护,立刻以西域大都护府和本王的名义,起草一份措辞严厉的声明,分别遣使送往罗马希拉克略皇帝和大食奥马尔哈里发处!声明中要强调,大唐与波斯乃丝绸之路上之旧友,关切波斯局势。大唐皇帝陛下致力于维护西方和平与商路畅通,望罗马与大食保持克制,勿要行那灭绝文明古国之举,否则,大唐绝不会坐视不理!此为先声夺人,施加外交压力!”
“第二,玛丽参赞,动用你一切商路资源和人脉,不惜重金,想办法在罗马军中和大食内部制造猜忌,散播谣言,就说对方已暗中与大唐结盟,意图在瓜分波斯后对付另一方!务必拖延他们可能达成的任何协议!”
“第三,艾琳参赞,由你出面,联合龟兹、于阗等国,以西域诸国的名义,向罗马和大食派出使团,‘恳请’他们停止战火,恢复和平。此举既是示弱,也是展示西域的团结,更是为大唐的外交表态提供支持和掩护。”
“第四,对波斯使者,”李意沉吟片刻,“告诉他,大唐理解波斯的困境,陛下仁德,必不忍见古国沦丧。然天兵远征,需做万全准备。让他立刻返回波斯,告诉伊嗣俟国王,务必坚守待援,尤其是要保住波斯东部,特别是呼罗珊地区的稳定。大唐会先以物资相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完,他看向郭孝恪:“郭都护,立刻从府库中调拨一批军械,主要是弓弩和箭矢,以及部分粮草,让波斯使者带回。同时,选派一百名精通城防、弩机操作的老兵,以‘军事观察员’和‘教官’的身份,随使者一同前往波斯东部,帮助训练当地军队,巩固城防。记住,他们的身份是‘自愿受雇’的退役官兵,与大唐官方无关!”
这一系列组合拳,让郭孝恪、玛丽和艾琳都眼前一亮!不出动大唐正规军,避免了直接开战的风险。外交施压、离间计、舆论攻势、有限的物资和“非官方”军事人员援助……这套策略,既回应了波斯的求救,稳住了西域人心,又最大程度地维持了均势,将水搅浑,为大唐争取了更多的时间和战略主动权!
“殿下英明!末将(臣)等遵命!”三人齐声应道,心中对这位年轻亲王的决断力和手腕佩服不已。
就在西域因波斯求救而风起云涌之际,远在万里之外的东洲,“唐城”据点正在经历着立足未稳的艰难时期。
刘仁轨选择建立的第一个据点,位于一条大河入海口附近的高地上,背靠森林,面朝大海,易守难攻,且拥有淡水资源和潜在的良港。被李琰钦定为“唐城”。
登陆之初,一切都充满了希望。砍伐树木,修建营寨,开垦田地,与附近好奇观望的土着进行以物易物……金沙和“白金”的样本也被证实就来源于附近的河床和山峦。
然而,挑战接踵而至。首先是水土不服,不少队员出现了严重的腹泻、发烧症状,随行医官带来的药材消耗极快。其次是气候,雨季来临,连绵的暴雨使得营地泥泞不堪,搭建的简陋房屋多有漏雨,储存的粮食也有发霉的危险。
最大的威胁,来自于自然环境和对土着关系的误判。茂密的丛林中潜藏着毒虫猛兽,数名负责勘探的队员在深入丛林后失踪。而与土着的贸易,最初还算顺利,用玻璃珠、小镜子、丝绸碎片换取了食物和向导服务。但随着唐城规模的扩大和活动范围的增加,与一个较为大型、彪悍的土着部落因争夺一片疑似富含“白金”矿脉的山地而发生了冲突。
该部落的战士擅长使用吹箭和淬毒的木矛,在丛林中神出鬼没,对外出砍伐或勘探的小队发动了数次袭击,造成了十几人伤亡。唐军虽然装备精良,但在不熟悉地形的丛林战中并未占到太多便宜,弩箭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必须打一仗,而且要打赢!而且要让他们怕!”刘仁轨站在唐城简陋的望楼上,看着远处郁郁葱葱、危机四伏的丛林,斩钉截铁地对杜环说道,“但不是为了杀戮,而是为了立威,为了让他们坐下来,按照我们的规矩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