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同时收到了东洲的丰收喜讯和西域关于大食名将哈立德突进的紧急军报。
喜悦与凝重交织在他的眉宇间。
“东洲刘仁轨、杜环,不负朕望,当重赏!着吏部、户部拟定封赏章程,第二批支援船队务必在三个月内启航!”他对东洲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全力支持。
随即,他的目光投向西域急报,手指在地图上哈立德进军路线上划过。
“哈立德……果然是一代名将,奥马尔终于忍不住打出这张牌了。”李琰喃喃自语。他深知这位大食将领的厉害,他的闪电战术很可能在罗马和大唐反应过来之前,就给予波斯致命一击。
“陛下,是否要命令魏王殿下,加大干预力度?或者,让安西军做出策应姿态?”兵部尚书谨慎地提议。
李琰沉思片刻,摇了摇头:“不。哈立德此举,虽是险招,但也将大食的主力暴露了出来。罗马的希拉克略,此刻恐怕比我们更着急。传朕密旨给李意……”
他下达了新的指示:命令魏王李意,一方面,以更急切的态度催促罗马方面履行“共同维护和平”的承诺,向希拉克略施压,暗示若罗马坐视大食吞并波斯,大唐将考虑与大食达成某种谅解;另一方面,暗中允许甚至鼓励西域的雇佣兵和“志愿者”,以个人名义前往波斯,协助伊嗣俟抵抗哈立德,并可通过玛丽公主的渠道,向波斯提供一批急需的、便于携带的军械,如强弩和破甲箭簇。
“告诉李意,局面越乱,机会越多。要让希拉克略和奥马尔都感到疼,但又不能让他们任何一个轻易得手。这其中的分寸,让他自行把握。朕,只要结果。”
李琰的策略,愈发显得老辣。他不在台前直接对抗,而是在幕后巧妙地拨动着天平,让罗马与大食互相消耗,让波斯流尽最后一滴血来为大唐争取时间和战略空间。东西两线的成功与危机,都成为了他实现寰宇一统宏图的垫脚石。然而,哈立德这把“安拉之剑”的锋芒,究竟会将西方的战局引向何方,依然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