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陈恪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窗外浩渺的江面。
说服胡宗宪,不仅是为了完成嘉靖帝的使命,稳固朝局,更是为了他自己心中那幅宏大的蓝图——开海!
琅琊小客栈那夜的长谈,胡宗宪对海疆形势的洞悉,对倭寇根源的清醒认识,以及对火器、船舰的重视,都让陈恪印象深刻。
这位总督,是真正理解海洋、理解海防的人!
他深知倭患的根子不仅在海上,更在陆上,在于国策的偏颇。
开海通商,设立市舶司,规范海上贸易,以商贸之利养强军,以强军之威靖海疆!
这是陈恪心中早已勾勒的救国良方。
然而,此策牵动利益巨大,必将触动无数人的奶酪。
朝中阻力,可想而知。
若东南由胡宗宪这样有见识、有魄力、且手握兵权的务实派总督坐镇,开海之策推行,便有了最坚实的支点。
胡宗宪的威望、能力以及对海防的深刻理解,是推行开海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
但若……东南落入徐阶之手呢?
陈恪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冰冷。
徐阶代表的,是江南根深蒂固的土地士绅集团的利益。
开海?意味着巨大的财富将从土地流向海洋,从他们掌控的田赋、漕粮、丝绸棉布等传统领域,流向他们难以完全掌控的海贸。
这无异于挖他们的根基!
徐阶嘴上喊着“清流”、“为民”,可一旦掌控东南实权,他首要维护的,必然是徐家、顾家、陆家这些巨室,以及整个江南士绅集团的利益。
他们会想尽办法阻挠开海,维持甚至强化海禁,以确保土地经济的垄断地位,确保他们家族在松江、在江南的田连阡陌、富甲一方。
后世徐家汇的景象可见一斑。
如今来看,不须后世,若徐阶得势,东南沿海只会成为他们新的“徐家汇”!
土地兼并会更甚,对海贸的压制会更严苛,对试图下海谋生的百姓盘剥会更重!
所谓“清流”,不过是披着道德外衣、行兼并之实的饕餮罢了!
他们绝不会容忍开海政策动摇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士大夫的清高?那不过是遮羞布!
在真金白银、在家族利益面前,他们的嘴脸,陈恪早已看透。
因此,说服胡宗宪,让他坚定地站在皇权一边,不仅是为了嘉靖帝的清算大计,更是为了保住东南这方推行开海政策的战略要地!
保住胡宗宪这位难得的、可能支持开海的重臣!
胡宗宪的选择,不仅关乎他个人的荣辱生死,更关乎东南未来的走向,关乎大明能否打开那扇通往海洋、通往富强的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