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压力,似乎被遥远的距离和层层官衙过滤,并未立刻化作倾盆暴雨浇到陈恪头上。
陈恪心知肚明,这并非对手无力,而是嘉靖皇帝正在北边,为他死死顶住了最沉重的闸门。
陛下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他争取时间,也是在等待他拿出足以打破僵局的成果。
他不能再等下去了。
持续的静默对峙,消耗的是皇帝的耐心与权威,也是他自身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势头。
这一日,陈恪与周、钱二人又在府中花园小酌。
酒过三巡,气氛看似融洽,周澄却敏锐地察觉到,陈恪眉宇间那一贯的从容里,似乎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果然,闲谈间,陈恪仿佛不经意地提起,近日接京中来信,朝中对于开海利弊,争议颇大,甚至有言官准备联名上奏,质疑此举劳民伤财,恐引倭患再起。
周、钱二人心中顿时一紧,暗忖:京中的反击,终于要来了吗?这或许正是他们期盼的转机?
陈恪却话锋一转,举杯笑道:“不过皆是庸人自扰罢了。陛下圣心独断,既已委我重任,必是看到了其中利国利民之大者。些许杂音,何足道哉?只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周、钱二人,“这开海首功,必要落在实处,方能堵住那悠悠众口。二位近日与我常来常往,外界难免有些猜测,以为二位已是我开海大业之肱骨。届时,还需二位鼎力相助,做出表率才是啊。”
这话说得含蓄,却让周、钱二人背后瞬间冒出一层冷汗。
这既是提醒,也是最后的通牒——外界已视你们为我的人,若再首鼠两端,待我事败,你们以为李贽会放过你们这些“叛徒”吗?现在表态,尚可保全,甚至博个前程。
周澄喉头滚动,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伯爷言重了,能为伯爷效力,是我等福分,只是……只是兹事体大,家中产业牵涉众多,还需……还需从长计议。”
钱蕴也连忙附和,言辞闪烁。
陈恪眼底最后一丝温度悄然褪去,面上笑容却不变,只是淡淡应了一声:“无妨,本督……有的是耐心。”
他知道,最后的仁慈已经给出,对方既已做出选择,便休怪他手段酷烈了。
数日后,一场看似寻常、却酝酿已久的风暴,终于被陈恪亲手掀起。
这一日,苏州知府衙门与总督开海事宜衙署忽联合发出告示,并派快马通传各府县。告示内容石破天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