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变革

“哦?”陈恪适时地表现出兴趣,“陈东家果然眼光独到。此确是一条黄金商路。本府亦乐见其成。不瞒诸位,上海府立志于成为四海商贾之家,而非一地一隅之利。诸位在此经营,不仅可享港口之便,更可借此地利,将生意辐射寰宇。若遇合适商机,本府甚至可代为引荐北地勋贵、官营采买,或提供航道讯息,助诸位一臂之力。”

他这话,已然超出了寻常地方官的范畴,更像是一位精于算计、目光长远的商业合作者。陈明远等人都是人精,岂会听不出其中的深意?这是鼓励他们以上海为基地,做大做强,甚至愿意提供官方层面的便利!

“府尊大人如此厚爱,小人等感激不尽!”几人纷纷起身,长揖到地。若能得官府如此支持,这生意前景,简直不可限量!

送走这些满怀憧憬的南洋客商,陈恪脸上的笑意渐渐敛去,踱步至窗前,望着衙署外车水马龙的街市。

阿大悄无声息地近前,低声道:“老爷,这已是本月第三拨主动前来拜会、有意长期扎根的大海商了。照此趋势,港区规划的那些仓栈、工坊地块,怕是要不够分了。地价……是不是该再提一提?”

陈恪目光深邃,摇了摇头:“不急。地价之事,需如烹小鲜,火候要准。你让户房依据近三个月各行业平均营业额,重新核算一番,务求这租金涨幅,在其利润承受范围之内,既要让府库增收,又不能竭泽而渔。总要让商家觉得,虽花了租金,但赚得更多,方是长久之计。”

“是,属下明白。”阿大领命,却又迟疑道,“只是……老爷,那些大海商自然无妨,他们本钱雄厚,周转得开。可苦了那些本小利薄的中小商户,尤其是城西那片新划出的手工业坊区里的。近日已有好几家掌柜来诉苦,说原料被大商号压价,成品又卖不上价,加上这地租日日看涨,怕是……快要撑不下去了。”

陈恪闻言,眉头微微蹙起,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棂。

阿大所言,正是他心中一直隐隐忧虑的症结。

上海的繁荣,目前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转运”二字上。四方货物在此集散,买空卖空,赚取差价,固然能快速汇聚人气和资金,但根基终是浮泛。

小主,

若不能培育起本土的、有竞争力的生产制造能力,那么上海终究只是一个巨大的、光鲜的“货栈”和“账房”,其血肉与灵魂,将被牢牢握在那些控制着源头生产和远洋运力的大商贾手中。

一旦外部有变,或利益驱动他们转向别处,眼前的繁华很可能如沙上堡垒,顷刻瓦解。

而那些聚集在城西的手工业者——织工、染匠、陶瓷匠人、铁木工坊……他们才是这座城市能够内生增长的毛细血管,是未来可能孕育出独特产品和产业的希望火种。

可现在,他们却在生存线上挣扎。

官营船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