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时,杜勇军盯着那个铁箱发呆。杜小荷试着安慰:"爹,都是过去的事了..."老人却猛地一拍桌子:"过去?你看看现在!"他指着窗外码头的方向,"那帮人和鬼子有什么两样?都是来抢海的!"
下午,杜小荷被本家妇女拉去学织网。织网场设在祠堂前的空地上,十几个女人坐在小马扎上,灵巧地穿梭引线。杜小荷的东北织法引来阵阵笑声,但她很快掌握了窍门,速度甚至超过了有些老手。
"你这闺女手巧,"七姑奶奶拄着拐杖来看,"比你娘强。"她指着网眼大小说,"老法织网,网眼都要留一指宽,让小鱼能钻出去。现在啊..."老太太摇摇头,"人心不古喽。"
王谦被杜建军带去修船。木船需要定期上岸保养,他们用刮刀清除船底的藤壶,再涂上特制的桐油。杜建军指着船底一道深刻的划痕:"这是去年被拖网刮的,差点漏了。"
修船时,杜建国匆匆跑来:"哥,刘老四带人去老牛礁了!说那儿发现了对虾群!"杜建军扔下刮刀就往海边跑,王谦紧跟其后。老牛礁是杜家的传统渔场,也是沉船所在,绝不能让拖网船破坏。
赶到时,两拨人正在礁石间对峙。刘老四的铁壳船已经下锚,拖网半浸在水中。"杜老大,现在讲经济效益,"胖汉子叼着烟,"你们那套老规矩该改改了。"
杜勇军突然从人群中走出,手里拿着那本泛黄的账册:"刘家小子,你爷爷没告诉你?老牛礁底下埋着十八条杜家汉子的英魂!"他翻开账册,"民国三十二年,我爹和十五个后生在这儿沉了鬼子船,自己也..."
话音未落,铁壳船上的起网机突然轰鸣。杜家人顿时炸了锅,几个年轻人跳进海里阻止下网。混乱中,王谦看见拖网刮过礁石,带起一片珊瑚碎屑。
小主,
"住手!"杜建军举起鱼叉对准刘老四,"再不停船,别怪我不客气!"胖汉子嗤笑:"你敢动手?现在可是法治社会!"
王谦悄悄绕到礁石后,掏出随身带的猎刀。他记得杜勇军教过的船缆结构,看准铁壳船系泊绳的受力点,手起刀落。缆绳应声而断,正在作业的铁壳船顿时失去平衡,拖网卡在礁石缝里。
趁着对方手忙脚乱,杜家人迅速驾船撤离。回程路上,杜勇军一直攥着那个从铁箱里找出的相册,指关节捏得发白。"爹,"杜建军小心地问,"那相册..."
"明天去公社,"老人斩钉截铁,"我要问问,当年在岛上驻防的鬼子,到底留下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