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九宫劫

崇祯十七年三月,春雨连绵,山路泥泞。一队衣衫褴褛的大顺军残兵在九宫山间艰难前行,领头的正是闯王李自成。他面容憔悴,眼中却依然闪烁着不屈的光芒。经过数月转战,大顺军已从北京一路败退至这偏僻山区,清军铁骑与南明追兵如影随形,紧追不舍。

"大王,前方就是九宫山了。"亲兵队长张双喜低声道,声音中透着疲惫与绝望。

李自成环顾四周,只见群山环绕,云雾缭绕,一条小路蜿蜒而上。他点了点头:"传令下去,原地休整。"

自从山海关兵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大顺军便如丧家之犬,一路南逃。如今,连最后的精锐也损失殆尽,身边只剩下数百残兵。李自成苦笑一声,想起当年单枪匹马闯荡江湖的日子,那时他何曾想过会有今天?

夜幕降临,篝火点点。李自成独自坐在一块岩石上,望着北方天空,思绪万千。突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引起了他的警觉。

"谁?"李自成沉声问道。

"大王恕罪,属下来迟了。"一个身着道袍的老者从暗处走出,正是李自成多年的谋士宋献策。他面色凝重,手中捧着一卷丝帛。

"先生深夜前来,必有要事。"李自成示意他坐下。

宋献策展开丝帛,上面绘着一幅地图:"臣得到消息,九宫山北麓有一处隐秘山谷,易守难攻,或可暂避清军锋芒。"

李自成摇头:"不行,我已无兵无粮,如何占山为王?"

"非也。"宋献策压低声音,"此谷中藏有先帝秘宝,据说可号令天下。若能得此宝,大王仍有机会东山再起。"

李自成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什么秘宝?"

"传国玉玺。"

李自成沉默片刻,忽然苦笑道:"一介草民,何德何能配得上这传国之宝?"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张双喜匆匆跑来:"大王不好了!清军追兵已至山下!"

李自成霍然起身:"有多少人马?"

"约两千人,为首的是镶黄旗副都统阿济格。"

李自成冷笑一声:"来得正好。"他转向宋献策,"那玉玺在何处?"

"就在山谷深处,但需有人引路。"

"我去。"李自成站起身,抽出腰间长刀,"二十年江湖生涯,何曾怕过生死?"

宋献策急道:"大王不可轻身犯险!"

"天下已无李自成容身之处,与其苟且偷生,不如放手一搏。"李自成拍了拍宋献策的肩膀,"你带将士们从密道撤离,我自有安排。"

夜更深了,李自成独自一人向九宫山深处进发。他知道,这可能是最后一战,也可能是重生之机。

山路崎岖,李自成借着微弱的月光前行。突然,一阵山风拂过,带来淡淡的兰花香。李自成警觉地停下脚步,手按刀柄。

"阁下跟了我一夜,不累吗?"李自成头也不回,声音平静。

树影中走出一个身着白衣的女子,约莫二十岁年纪,面容姣好,手持一柄短剑。

"我等你多时了,李自成。"女子声音清脆如玉,"交出玉玺,饶你不死。"

李自成大笑:"姑娘好大的口气,你知道我是谁,却不知我是为何而来?"

"为这传国玉玺而来。"女子冷冷道,"我奉命取你性命,取玉玺归国。"

"你是哪国人?"

"大清国。"女子毫不迟疑地回答。

李自成终于转身,仔细打量着对方:"姑娘武艺高强,为何甘愿为异族效力?"

女子不答,短剑直指李自成咽喉:"少说废话,交出玉玺!"

李自成不躲不闪,反而笑道:"若我说,玉玺不在我身上,而在那山谷之中,姑娘会如何?"

女子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随即恢复冰冷:"带我去取。"

"为何要信你?"

"因为我也想杀你。"女子突然出手,短剑如电,直刺李自成胸口!

李自成不慌不忙,侧身避过,同时长刀出鞘,刀光如水,向女子劈去。两人瞬间战作一团,刀光剑影中,各自身法不凡。

数十回合后,李自成忽然卖个破绽,女子果然中计,短剑被李自成一把握住。李自成正欲反击,却见女子面露痛苦之色,眉头紧锁。

"你中毒了?"李自成惊讶道。

女子咬紧牙关,没有回答,反而猛然发力,挣脱长刀,向后跃去。

李自成正欲追击,忽感头晕目眩,四肢无力。他这才意识到,方才交手时,女子袖中暗藏毒针,已伤及自己。

"你...也是...抗清...之人?"李自成强撑着问道。

女子没有回答,只是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抛给李自成:"戴上它,三日内不会毒发。三日后,我会回来。"说完,她身形一闪,消失在夜色中。

李自成捡起玉佩,借着月光一看,上面雕刻着一条栩栩如生的青龙。他心中疑惑,但毒性已发作,全身无力,只能靠在一棵大树下休息。

恍惚间,他仿佛看到当年在商洛山中的岁月,与牛金星、宋献策等人结义的情景;又仿佛看到攻破北京城的辉煌时刻;还有那场山海关之战,八旗铁骑横扫大顺军的惨烈场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闯王,醒醒。"

李自成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山洞中,身旁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道人,正在为他把脉。

"老道苍云子,见过闯王。"道人收起银针,"你身中'寒冰散'之毒,幸好发现及时。"

李自成强撑着坐起:"多谢道长救命之恩。"

"不必言谢。"苍云子摇头,"贫道受人之托,来助闯王一臂之力。"

"受谁之托?"

"青城派掌门。"苍云子看了李自成一眼,"你可记得,当年在潼关南原,你曾被明军围困,几乎全军覆没?"

李自成神色一变:"确有此事。当时若非一位蒙面剑客相助,我早已命丧黄泉。"

"那剑客便是我师弟。"苍云子道,"他临终前嘱咐我,若有机缘,定当报恩。"

李自成心中感动,正欲询问,忽然洞外传来脚步声。

"将军,找到那个女子了!"一个粗犷的声音在洞外响起。

苍云子迅速灭掉火把,拉着李自成藏入暗室:"是清军探子,他们找来了。"

李自成低声道:"那女子..."

"她不是清军的人。"苍云子摇头,"据我所知,她是南明永历皇帝派来的密探,专门寻找传国玉玺。"

李自成沉默片刻:"那玉玺到底在哪里?"

"就在这九宫山中,传说是明太祖朱元璋埋在此处的镇国之宝。"苍云子压低声音,"李自成,你可知这玉玺的秘密?"

李自成摇头。

"相传这玉玺乃和氏璧所制,上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更神奇的是,每逢乱世,玉玺便会现世,引发天下争夺。"苍云子眼中闪过一丝诡异的光芒,"但拥有玉玺者,未必能得天下;反之,得天下者,未必能拥有玉玺。"

洞外脚步声越来越近,苍云子从怀中取出一张羊皮地图:"你且拿着这个,三日后午时,到九宫山紫霄宫遗址一叙。记住,带上那女子给你的玉佩。"

李自成接过地图,刚要说话,洞口已被炸开,火把光芒照亮了整个山洞。

"找到你了,流贼首领!"一个身着满洲服饰的军官带着一群士兵冲了进来。

李自成握紧长刀,正欲拼命,忽然洞顶传来一声巨响,大片岩石落下,挡住了军官的去路。

"快走!"苍云子拉起李自成,向后山密林奔去。

身后喊杀声震天,李自成回头望去,只见军官正命人搬开岩石,而那名救过他的白衣女子也出现在人群中,手持短剑,与清军厮杀。

"她为何要救我?"李自成不解地问。

苍云子一边奔跑一边回答:"她身负双重使命,既要寻玉玺,也要杀你。但她似乎另有打算。"

两人在密林中穿行,身后追兵不断。李自成知道,今日恐怕难逃一死,但他并不后悔。大顺军败亡已成定局,他这个闯王,也该有个了断了。

"前方就是紫霄宫遗址,我们先躲一躲。"苍云子指着一个山洞说道。

李自成点头,跟着苍云子钻入洞中。洞内阴暗潮湿,但似乎别有洞天,穿过一条狭窄的通道,眼前豁然开朗,竟是一个宽敞的地下石室。

石室中央,放着一个石匣,上面刻着龙纹图案。李自成走近一看,石匣上还有一把锈迹斑斑的铜锁,锁上挂着一个精致的钥匙。

"这就是藏玉玺的地方?"李自成问道。

苍云子点头:"但钥匙不在我这里。"

"那在哪里?"

"在你身上。"苍云子指着李自成胸前的玉佩,"那女子给你的玉佩,正是开启此匣的钥匙。"

李自成半信半疑,取出玉佩靠近锁孔。奇怪的是,玉佩竟然与锁孔完美契合。他轻轻一转,只听"咔嚓"一声,锁开了。

石匣缓缓打开,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方玉玺。李自成小心翼翼地拿起玉玺,只见它通体莹润,雕工精美,四个篆字"受命于天"清晰可见,另四个字"既寿永昌"则稍显模糊,似乎被人刻意磨损。

"这就是传国玉玺?"李自成惊叹道。

苍云子神情凝重:"应该没错。李自成,你可知道,这玉玺已有近三百年历史,历经十几个朝代,多少人为它丧命?"

李自成正欲回答,洞外突然传来一阵诡异的笛声。苍云子脸色大变:"不好,是五毒教的人!"

话音刚落,洞口已被一股黑烟笼罩。烟雾中,传来阵阵阴森的笑声。

"李自成,交出玉玺!"一个沙哑的声音在外面喊道。

苍云子迅速从怀中取出一个小瓷瓶,倒出一些粉末撒向洞口:"闭气!这是五毒教的腐骨毒瘴!"

李自成屏住呼吸,但眼睁睁看着烟雾渗入洞中。他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呼吸困难。

"快走!从密道出去!"苍云子推着李自成向石室深处跑去。

石室尽头,有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狭小通道。苍云子让李自成先爬进去,自己则留在最后。

"你怎么办?"李自成回头问道。

"我自有退路。"苍云子塞给李自成一个布包,"带着玉玺走,去湖广一带寻找一个叫'红绡'的女子,她会帮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自成还想说什么,但通道深处传来一阵窸窣声,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蠕动。苍云子猛地推了李自成一把:"快走!"

李自成咬牙爬入通道,身后传来苍云子的怒吼声和打斗声。他不敢回头,拼命向前爬去。

通道狭窄潮湿,李自成几次险些窒息。不知爬了多久,前方终于出现了亮光。他用尽全力,终于从通道另一端钻出,发现自己来到一个幽静的山谷中。

李自成瘫倒在地,大口喘息。阳光照在他身上,温暖而舒适。他环顾四周,这是一个陌生的山谷,四周群山环绕,绿树成荫,一条小溪从山谷中流过。

李自成从怀中取出玉玺,仔细端详。这方玉玺似乎有一种奇特的魔力,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他决定先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藏起来,再作打算。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李自成来到一个山村。村中房屋错落有致,炊烟袅袅,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这与外面战火纷飞的乱世形成了鲜明对比。

李自成找了一家看起来较为和善的农家,请求借宿。农家主人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汉,见他衣衫褴褛但气质不凡,动了恻隐之心,答应让他暂住一晚。

"这位客官,看你模样,不像本地人啊?"老汉一边准备晚饭,一边问道。

李自成谨慎地回答:"我是北方商人,因战乱流落至此。"

"唉,现在这世道,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老汉叹了口气,"前两个月,还有一伙流寇在这一带活动,听说叫什么大顺军。"

李自成心中一惊,但面上不动声色:"大顺军?没听说过。"

"是啊,他们好像是败退的军队,四处抢掠,不过很快就被官府剿灭了。"老汉笑道,"好在咱们这偏远山村,未被波及。"

李自成点点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晚饭后,他借口疲惫,早早睡下。

夜深人静,李自成悄悄起身,检查了农家的各个角落,确认无人监视后,才回到屋内。他从怀中取出玉玺,在月光下仔细观察。

玉玺上的"受命于天"四字依然清晰可见,而"既寿永昌"四字则模糊不清,似乎被人故意磨损。李自成猜测,这可能是因为历代皇帝都不希望后人轻易获得真正的传国玉玺,所以做了手脚。

正当李自成思索之际,窗外突然传来轻微的响动。他警觉地起身,手按刀柄。

"谁?"李自成沉声问道。

窗纸上映出一个苗条的身影,随后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是我,红绡。"

李自成打开窗户,一个身着红衣的俊俏女子站在窗外,正是苍云子提到的"红绡"。

"你来了。"李自成松了口气。

红绡轻盈地翻窗而入:"苍云子让我来找你,他让我把这个交给你。"她递给李自成一个油纸包。

李自成打开油纸包,里面是一块布条,上面写着几行小字:"李自成,当你看到此信时,我已被五毒教所擒。玉玺关系重大,切记不可落入清廷或南明之手。寻找苍云子的师兄,他隐居在武当山紫霄宫。他会助你完成大业。记住,玉玺的真正秘密不在其形,而在其神。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苍云子"

李自成看完,心情沉重:"苍云子被捕了?"

红绡点头:"五毒教主铁鞋为了得到玉玺,设下圈套,抓住了苍云子。"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先离开这里。"红绡低声道,"五毒教的人已经知道你在这里,他们很快就会派人前来。"

"那我们去哪里?"

"去武当山,寻找苍云子的师兄。"红绡拿出一张地图,"苍云子临走前,让我把这个交给你。"

李自成接过地图,小心收好:"多谢你冒死前来送信。"

"不必客气。"红绡微微一笑,"我与苍云子是同门师姐弟,理应相助。况且..."她顿了顿,"我也有自己的目的。"

"什么目的?"

"得到玉玺。"红绡直言不讳,"但我与五毒教不同,我只想知道玉玺的真正秘密。"

李自成惊讶地看着她:"你也是为了玉玺而来?"

"是的。"红绡坦然承认,"我师父临终前告诉我,玉玺不仅是皇权的象征,更隐藏着一个关乎国运的惊天秘密。"

"什么秘密?"

"我也想知道。"红绡苦笑,"师父临终前只说了句'得玉玺者得民心,失玉玺者失天下',就溘然长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