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回在皇宫里参观了一天的时间,又询问了守卫皇宫的人员,知道了秦远他们逃生的路线,皇宫之下几条地道吩咐他们守好,必要时安排人沿着这些路去探查看看,到底这个皇宫下面还有多少密道。
现在皇宫里的金银财宝正在分批地向中都运输,这里以后将开辟成为博物馆。这是赵回的命令,众位大臣一开始以为赵回会把这里变成一座皇家园林,但是赵回的想法不同,他要把这里变成一处博物馆,以后让老百姓都能进来参观,你想一下以后平民百姓也能进入到曾经的皇宫之中,看看当年皇帝生活起居的地方,那门票还不是狠赚。
再有一个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并不适合做汉华帝国的陪都,因为本身中都与东都相距就很近了,现在新的陪都的话也不能在这里,试想一下,以后领土会一直到小罗巴洲最西面,那将是会有多远,在里留一座陪都的话作用不大不说,每年一座陪都的维护费用都将是天文数字,这就是赔钱的买卖。
而且此地也无法将自身的影响力辐射到极远的地区,这纯粹是得不偿失的。所以这几座王都攻破后,所有的金银财宝都会运到中都去,这些地方的皇城都会被慢慢的被遗弃掉,当然不是彻底的放弃,而是曾经各国皇家所属的地方,以后还是归皇家的产业,但不会皇家居住游玩之所,将来会改变成展馆一类的机构,用于对外营业,也能为皇家增加一些收入。
游逛完大虞国京师,赵回便南下南泗城,准备回自己的东庄子去看一下,现在他还没有想好东庄子的去留问题。那里拆了很可惜,毕竟是自己的发迹之地,不拆的话留在这里好像又是个累赘,做什么都不合适。前些时候他和赵忠诚也讨论了这个问题,现在还是没有最终的做出决定。他这次来就是要看一看东庄子的状况,然后做出最后的决定来。
到了南泗城,赵回首先是去赵府见了哥哥赵群。这个哥哥对自己还算可以,他回来了肯定要见一见。两兄弟坐在一起叙旧,从童年聊到成年之后,共同的回忆真的不少。赵回一直在思索着对于自己的亲人们以后如何安排,这也是他一直没有想好的事情。赵回也向赵群说明了赵宝的处境,估计是死有余辜了,他告诉赵群不要去试图营救赵宝,否则可能自身也会被陷进去,赵群点头应下。
浦翠也没有了原先的嚣张,因为她现在忧心忡忡的,不知道以后自己家里会是个什么样子,自从赵则刚出去游玩之后,便再无消息。现在她觉得赵宝作为驸马,肯定会因为与前朝的关系而受到处理,自己家的大伯哥也是前朝的阁老,如果不治罪的话还好,要是被治罪的话,估计全家都难逃厄运,所以她最近一段时间也一改常态,低调了起来。
赵回建了浦翠,见浦翠已经显现出了一副苍老的样子,心中也是对她爱恨交加,心中想着,如果她早是这个样子,家里还能被他弄得鸡飞狗跳吗?
祁明明也没有了原先的嚣张,因为她的娘家,也和浦翠的情况是一样的状态。两个女人最近的感情倒是好了起来,毕竟同病相怜。赵回与他们匆匆见过之后便返回了东庄子,在东庄子住下思考了一夜,第二天他便启程返回中都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几日之后,中都皇宫,赵回赶回来之后。赵子规便不再主持政务了,因为她的临产期快要到了。
赵回回来宣布了几个重要的决定,一个是以后所有的原来各国京师都全部的降为为一郡的郡府所在地。
二是所有的皇宫都开放成博物馆,供游人去参观。
三是关于被俘的皇帝及皇族与大臣们的处理决定,原来的国家中,箕子国国王金永铉、大燕国皇帝赵虎、在逃的大虞国皇帝秦远和尚未平定的大闽国国王孙可,这四国国君封为王爷,可以入朝参政,但以后子孙不可以世袭。其他如扶余国国王仇皋、大秦国皇帝义由、滇国国王莫多顿,大理国国王段子平、暹逻国王达多、安南国王李天棣、蜀郡郡守(蜀国)谯伯陆、巴郡郡守(巴国)谯仲关、吴郡郡守(吴国)吴章、越郡郡守(越国)姒珙等这些原先的国王及领袖全被封为侯,也入朝参政,子孙不可世袭。
其它如他们的王室人员,原先王爷一级的可以给安排职务,其他的人员如各国太子、王子等给安排职务,其余的人员一律参加官府的考核,通过的可以安排职务,不能通过的直接遣散消减为民。
这些人员可以保留自己的妻妾,但也需要征询女方的意愿,如果妻妾想要和他们和离,他们必须要同意和离。如果愿意跟着他们,那就跟着他们。
关于原来各国已经正式册封的公主,保留公主封号,并由汉华帝国皇家出钱在中都建造府邸,这些公主及家眷择日搬迁入中都城,年幼尚未取得公主封号的皇女,即刻送入京师皇家书院入学,年龄太小不能入学的送入皇宫中,由天后亲自抚养,毕竟这些战争与女子们毫无关系,赵回决定给予她们一生的富贵安康,毕竟各朝各代的亡国公主下场都是十分悲惨的。
另外原来的东庄子赵回决定进行扩建,把那里建设成为科学院的高精度武器研发中心,以后科学院将分散在几个地方,比如农业研究院将放在原来大闽国的国都,工业研究院放在原来大虞国的国都,医学研究院放在原来大燕国的国都,海洋及船舶研究院放在东都城等等,将研究院所属的部门分散开来。
随着京师搬迁过来,中都的土地快速的被各级人员瓜分干净,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大半已经被人买走,没有被买走的都是赵回和宋知音规划预留的土地。整个中都城现在正如火如荼的搞着基建,为此朝廷决定中都的面积向外扩大一圈,将中都的面积的扩建为三千平方公里。
这一消息一出,又有大量的人员赶了过来,但是新规划的地方相对的来说,就没有多少朝廷占用的土地了,因为官府已经建设的差不多了,除了要增设一些地方机构以外,其它全部对外开放出售。所以购买土地的大多数还是商人和一些有钱人。
赵回也要求宋知音他们进行一些限制,防止一些自然条件不好的地方,百姓放弃田产,跑到京师来,要求有田产的人员不得离开自己的土地,除非是那些无产业的人员,方可以流动进入城镇。
并且规定了,当他们的孩子出生多了的时候,除了必要的留守人员之外,剩余的孩子可以选择在本地或外地定居生活,达到人口流动的目的。
现在整个汉华帝国都处在空前的造城运动之中,除去国家投资建造的城市,这些城市都是为了巩固领土而建造的,也有地方州郡为便于管理所营造的县府和乡镇驻地,甚至还有富裕的地方百姓自发聚集建造的小城镇。这也是赵回所希望看到的,这样国家的发展才会更加的强劲,但是他也要求了下一步国家的建设要用在刀刃上,毕竟面积太大了,如果所有地方都要用到钱来建设,国家的财政是不堪重负的,即便他有这么多的工业也不行。
因为除了造城等基础建设的投资和经济发展,国家还要保证远征军的补给,所以其除了必要的政府设置之外,剩下的尽量由民间来投资建设,这样才能大大缓解财政的紧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