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地方的紧急

醋酸发酵要四十天,郭醋匠每天都要搅动一次,观察料的颜色和气味。料渐渐变成深褐色,酸味越来越浓,从淡淡的酸变成醇厚的酸,闻着让人直流口水。小满忍不住问:“师傅,这时候能淋醋了吗?”

“早着呢,”郭醋匠笑着说,“好醋得有耐心等,就像老话说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发酵不到位,醋就没后味,酸得发飘。”

四十天后,料发酵得差不多了,郭醋匠开始淋醋。他把料装进铺着粗布的木架,下面放个大盆,往料上浇清水,褐色的醋汁顺着布眼滴下来,像断线的珠子,带着浓郁的酸香。“这叫‘淋醋’,”他接了一碗醋,对着光看,“你看这醋,清亮带点褐,就是好醋,要是浑浊,就说明发酵有问题。”

小满尝了一口,酸得他直咧嘴,却又忍不住想再尝,酸里带着股粮食的甜。“太酸了!”

“酸才够劲,”郭醋匠说,“老陈醋就得酸得醇厚,不是那种尖酸,咽下去,喉咙里得有点回甜,才算好。”

淋出的醋还要上锅熬。郭醋匠把醋倒进铁锅,小火慢熬,蒸发水分,让醋变浓。“熬的时候得搅,不然会糊,”他用长勺搅动,醋香越来越浓,飘满了整个村子,“熬到水分少一半,醋就稠了,挂在勺上往下流得慢,像蜂蜜似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熬好的醋要装进陶缸陈酿。郭醋匠把醋倒进缸里,密封好,埋在地下。“最少陈酿一年,”他拍了拍埋缸的土,“时间越长,醋越香,杂味越少,就像老酒,越陈越醇。咱这老陈醋,讲究‘夏伏晒,冬捞冰’,夏天让太阳晒,蒸发水分;冬天让醋结冰,捞掉冰块,浓缩醋汁,这样陈酿出来的醋,才够味。”

一年后,陈酿的醋开封,郭醋匠舀出一勺,醋色黑紫,挂在勺上久久不散,闻着酸香醇厚,没有一点杂味。他用这醋拌了盘黄瓜,滴几滴醋,撒点盐,黄瓜的清爽混着醋的酸香,好吃得让人停不下来。

村里的人都爱来老醋坊打醋,说郭师傅的醋能解腻、开胃,拌凉菜、炖肉都少不了。有户人家办喜事,一下子订了二十斤,说要用老陈醋做糖醋鱼、醋溜白菜,“有这醋,宴席才够味”。

有天,县城的超市老板来醋坊,尝了郭醋匠的老陈醋,当即决定上架销售。“郭师傅,您这醋太地道了,比那些瓶装醋香多了,我给您做包装,保证卖得火。”

郭醋匠有点犹豫:“我这小作坊,供不上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