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屏右下角的更新提示刚弹出五秒,陆轩就点开了附件。
招标文件共八十七页,技术标准部分占三十九页。他逐条比对,发现新增要求与三天前内部预测的偏差不超过百分之七。参数门槛提高,但未超出原型机能承受范围。协同模块的核心设计仍具备合规性。
他将文件同步至团队共享区,标记“全体必读”。
赵宇的终端在十秒内响应。消息栏跳出一行字:“延迟上限一百毫秒,我们目前稳定在七十六,冗余空间存在。”
林娜紧接着上传了协议对照表,标注出三项可直接沿用的条款。孙明则调出成本模型,初步测算显示,若按新标准执行,硬件报价需再上调百分之五才能维持利润率。
马亮没有立刻回复。
陆轩切换通讯频道,直接接通情报组线路。
“查一下过去两小时内的企业公告。”他说,“所有涉及‘微电网’‘安防联动’‘低延迟控制’的,全部抓取。”
三十分钟后,马亮发回一份简报。
三家境外企业已发布声明。其中,德国莱恩科技称“成功突破非侵入式协同控制系统响应瓶颈”,技术描述中多次提及“信号交叉验证”“边缘节点补偿”。瑞士诺维亚集团宣布组建智慧城市联合体,合作方包括两家未公开名称的技术公司。日本东和机电则透露,其“新一代电网安全增强单元”已完成实验室测试,即将进入实地部署阶段。
陆轩放大莱恩科技的技术说明截图。其中一段写道:“通过动态时间窗口校正,实现电力与安防信号的毫秒级同步。”
这句话,出现在樊星阁内部加密文档《研讨会纪要分析》第三段,仅限核心成员查阅。
他关闭页面,转调系统日志。
“林娜。”他开口,“回溯过去七十二小时所有对外传输记录。重点查协议草案、测试日志、技术备忘录的访问路径。谁下载过,何时上传,经由哪个端口,全部列出来。”
“明白。”她应声开始操作。
“赵宇。”陆轩继续下令,“核心代码库立即隔离。启用二级权限认证,除我之外,任何人导出超过五百行代码,必须触发警报。”
“已经设了。”赵宇的声音很稳,“现在连我自己都看不到完整逻辑链。”
“不是防你。”陆轩说,“是防有人借你的权限进去。”
指令下达后,指挥室内短暂安静。
孙明的财务模型更新了第三次。他在最新版中标注:“若对手以成本价竞标,我们的高定价策略将在首轮被淘汰。即便捆绑三年服务费,客户也可能选择低价替代方案。”
陆轩盯着全球竞争态势图。莱恩科技背后有欧盟创新基金支持,诺维亚的联合体包含两家国有基建公司,东和机电则与目标国电力部门有过多次合作。
这些对手不拼利润,拼的是入场资格。
他重新打开马亮的情报简报,注意到一个细节:莱恩科技的声明发布时间,是樊星阁原型机首次通电后的第四小时三十八分。
时间太近,不可能是巧合。
“马亮。”陆轩问,“他们的信息来源可能是什么?”
“两种情况。”马亮回答,“一是他们本来就在做类似项目,我们一动,他们顺势公布进度;二是有人把我们的动向透露了出去。”
“哪种可能性大?”
“第二种。”马亮停顿一秒,“因为诺维亚昨天还没提过‘协同控制’,今天突然把它列为核心技术方向。而且,他们合作方之一,是上周被我们拒绝共享数据的那家丹麦公司。”
陆轩记下了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