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4章 进展引发新竞争

他调出樊星阁对外联络记录,发现两周前,该丹麦公司曾以“学术交流”名义申请过测试环境访问权限,被赵宇以“系统未稳定”为由拒绝。但对方技术人员曾参与过一次远程会议,当时讨论了边缘计算节点的部署构想。

那个构想,只在会上口头提过一次。

陆轩把会议录音时间戳发给林娜:“找出那天所有参会人员的登录设备编号,尤其是外部账号。”

“需要多久?”他问。

“四小时内能出结果。”她说。

“尽快。”他说,“我要知道,有没有人把会议内容带出去。”

此时,孙明又发来一条提醒:“诺维亚宣布提供五年免费运维服务,作为投标条件之一。”

陆轩眯起眼。

免费运维,意味着前期投入巨大,只有背靠国家资本的企业才敢这么玩。这不是商业竞争,是战略压制。

他转向主控台,调出客户决策因素权重表。价格占比百分之四十,技术适配性占百分之三十,本地化服务能力占百分之二十,其余占百分之十。

他们的优势原本在技术适配性——协同模块能无缝接入现有系统,无需大规模改造。但现在,对手已经开始模仿这个概念。

唯一剩下的突破口,是客户的真实痛点。

他点开Lighthouse项目的评审记录摘要。其中一条提到:“最担心的不是系统反应速度,而是误判导致生产线中断。一家芯片厂因错误断电,单次损失超两千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才是核心需求——稳定,而不是快。

他迅速起草一条指令:“通知赵宇,调整模块优先级,把‘误判率降至零’作为首要目标,延迟可以放宽到九十五毫秒以内。”

消息刚发出,林娜传来初步审计结果。

“过去七十二小时,共有三次外部数据传输。”她说,“第一次是您授权的协议草案发送,经加密通道,接收方为合作律所;第二次是测试日志备份,自动上传至云端灾备服务器;第三次……是前天晚上九点二十三分,一份技术备忘录被导出至U盘,操作账号是周涛。”

陆轩皱眉。

周涛是技术组外围成员,负责辅助调试,权限不高,但能接触到部分测试数据。

“他人在哪?”他问。

“上个月调去东南亚项目组了。”林娜说,“目前在吉隆坡驻场。”

陆轩立刻调出人事调动记录。发现这次调动是由郑华推荐,经赵宇审批,流程合规。

但他记得,郑华最近正在推动与马来西亚某高校的合作。

他把这条信息标记为待查项,暂不深究。

“先冻结他的所有权限。”他说,“通知马亮,盯住他在吉隆坡的通讯和行动轨迹。”

“已经安排了。”马亮回复,“他这两天接触过两名诺维亚的当地代表。”

陆轩放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