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高考后的十字路口

接下来的几天,林卫东陷入了一种沉默的挣扎。他常常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对着空白的志愿表发呆,一坐就是很久。窗外是夏夜燥热的空气和稀疏的星光,窗内是他独自面对的巨大抉择。

他翻来覆去地看着那些招生简章,目光在清华、哈工大那些令人心动的专业介绍上停留,也会不由自主地翻到后面,看向那些校名听起来更加朴实、甚至带着一丝神秘色彩的院校——那些与国防、军工、艰苦行业相关的院校。它们的介绍往往更加简略,甚至有些语焉不详,却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冷峻而崇高的气质。

这种沉默和心不在焉,没有逃过周文瑾的眼睛。知子莫若母,她能感受到儿子平静外表下的波涛汹涌。她给儿子端去切好的西瓜,轻声问:“卫东,是不是志愿不好填?有什么想法,可以和爸爸妈妈说说。”

林卫东抬起头,看着母亲关切的眼神,张了张嘴,那些关于国防、关于艰苦、关于可能远离家乡的想法在喉咙里滚了滚,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他不忍心在一切未定之时就让母亲过早地担忧。他只是笑了笑,有些勉强地说:“妈,我没事,就是选择太多,有点看花眼了。我再想想。”

周文瑾没有再追问,只是温柔地拍了拍他的背:“嗯,不急,想清楚就好。无论你怎么选,爸妈都支持你。”但她转身离开时,眼底深处那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却并未散去。她了解自己的儿子,他的犹豫,往往意味着他正在考虑的,可能是一条并非坦途的道路。

林瀚章也察觉到了儿子的异常。晚饭后,他罕见地没有立刻钻进书房去看资料,而是递给林卫东一支钢笔——不是新的,而是他那支用了很多年、笔身甚至有些掉漆的老式钢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志愿表填写的初稿快交了吧?”林瀚章的声音很平静,仿佛在谈论一件寻常的工作,“这支笔我用了很多年,写起来还算顺手。填报志愿是大事,下笔之前要考虑周全,但一旦考虑清楚了,就要写得清晰、坚定。”

他没有问儿子想报哪里,也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建议,只是说了这么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然后便起身离开了。父亲的话语和那支沉甸甸的旧钢笔,仿佛又给林卫东肩头加了一份重量,那是一种信任的重量,也是一种期待的重量。

夜深人静,林卫东再次铺开志愿表。桌角,放着父亲给的那支钢笔。窗外,厂区的灯火依然星星点点,机器的轰鸣声规律地传来,如同这座城市永不疲倦的心跳。

他的目光在“第一志愿”那栏上空徘徊。清华、哈工大的名字具有魔力般的吸引力。但当他闭上眼,石爷爷那双布满老茧、曾创造出无数奇迹的手,和那声响彻寰宇的核爆轰鸣,又一次无比清晰地浮现、回响。

他感到一种几乎令人窒息的矛盾。个人的前途与时代的召唤,家庭的期望与内心的向往,现实的辉煌与未知的挑战……所有这些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张巨大的网,将他紧紧包裹。

他究竟该何去何从?那条内心感召的道路,如果真的存在,它的入口又究竟在哪里?

就在这种持续的、几乎要将他撕裂的思考和挣扎中,时间一天天过去,填报志愿的截止日期日益临近。林卫东依旧没有做出最终的决定,初稿表格上,那最重要的几个空格,依旧是一片刺眼的空白。

他仿佛被困在了这个高考后的十字路口,四面八方似乎都是路,却又看不清任何一条路的尽头风景。而一种莫名的预感又告诉他,或许,有什么事情即将发生,会帮助他拨开眼前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