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南方的"快钱"与泡沫

带着从家中带出的憋闷和一股急于证明自己的狠劲,林向洋回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喧嚣与活力,像一剂强心针,瞬间冲淡了离家的阴郁。在这里,没人关心你的理念是否"过时",也没人在意你身上是否有"铜臭",人们只认一个硬道理——搞到钱,你就是爷。

也许是命运的巧妙安排,也许是深圳太小,林向洋回来后不久,竟在罗湖口岸附近的一家茶餐厅里,偶遇了许久不见的"眼镜"张。与当初在绿皮火车上相比,"眼镜"张的派头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他穿着一身皱巴巴但牌子不错的西装,腋下夹着一个真皮公文包,手腕上晃着一块明晃晃的金表,只是那眼镜片后的眼神,依旧闪烁着精明的、甚至有些油滑的光。

"林老弟!哎呀呀,真是你啊!眼镜"张热情地拉住他,仿佛遇到了故交,"听说你回老家了?怎么样,家里都好吧?"

林向洋含糊地应了一声,不想多谈家里的糟心事。

"眼镜"张打量着他,啧啧道:"看你这气色,在深圳混得不错嘛!不过,老弟,还在倒腾那些手套、计算器?那都是小打小闹,赚点辛苦钱!现在要玩,就得玩大的!"

"大的?"林向洋心中一动。

"走,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哥带你去个好地方!眼镜"张不由分说,拉着林向洋上了一辆出租车,直奔当时深圳最高档的酒店之一——香蜜湖度假村。

在酒店咖啡厅柔和的灯光和悠扬的钢琴声中,"眼镜"张压低声音,如同传授武林秘籍般,向林向洋揭示了一个在他看来遍地黄金的新世界——电子元器件进出口,特别是集成电路(IC)。

"老弟,知道现在什么最火吗?彩电!冰箱!录音机!所有这些,里面都要用到一个东西,叫集成电路,也叫芯片!国内缺啊,太缺了!造不出来,或者造出来的不行,就得靠进口!眼镜"张挥舞着手,"这里头的利润,比你倒腾一百箱手套都高!"

他详细解释了其中的门道:利用价格双轨制,搞到计划内的外汇额度或者批文,以较低的国家汇率拿到外汇,然后通过香港的贸易公司(很多是港商开办的)进口紧俏的芯片,再以远远高于官方定价的市场价格在国内销售。这一进一出,利用汇率差和价格差,利润往往是翻着跟头往上走。

"这里头关键有两点!眼镜"张伸出两根手指,"第一,要有渠道,能搞到便宜的外汇或者批文;第二,要认识靠谱的港商,能把货顺顺利利弄进来,还能找到下家快速出手。这两点,哥都有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