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十岁道子

赵干低下头,用俯视的姿态打量着这个只到他腰际的小不点,脸上讥诮之色更浓:“哟,正主来了?叶‘道子’?”他故意拉长了“道子”二字的音,充满了戏谑,“正好,你来给大家讲讲,你这道子,究竟‘道’在何处?让我们这些愚笨的师兄们也开开眼!”

叶秋并未因他的挑衅而动怒,目光平静如水,缓缓扫过赵干和他身后那几个面带嘲弄的弟子,最后,视线落在了赵干腰间悬挂的一枚莹白色玉佩上。那玉佩灵气盎然,表面刻着复杂的纹路,显然是件不错的辅助修炼法器,但以叶秋的眼光看去,那纹路在灵力流转的关键节点处,略显滞涩,不够圆融。

“赵师兄这枚‘凝神玉’倒是好东西,”叶秋忽然话题一转,仿佛没听到之前的质疑,语气平常得像是在讨论天气,“可惜,炼制之人手法稍欠火候,聚灵阵第三节点与第七节点衔接处,灵力运转多了一丝冗余,导致整体效能降低半成左右。长期佩戴,虽能凝神静心,却也会无形中损耗一丝神魂的锐意与锋芒,于剑修而言,尤为不美。”

赵干一愣,下意识地伸手摸向自己珍视的玉佩。这玉佩是他耗费不少贡献点才换来的,一向自得,此刻被叶秋当众点出瑕疵,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强辩道:“你……你胡说什么!你一个十岁小儿,懂什么炼器之道?信口雌黄!”

“我不太懂炼器,”叶秋语气依旧平淡,听不出情绪起伏,“但我略通道纹。万物皆有其‘纹’,功法是纹,丹药是纹,阵法是纹,法器亦是纹。纹路顺畅则效佳,纹路淤塞则效减。赵师兄若不信,可此刻暗自运转《青云剑诀》第三式‘云破月来’,气过膻中穴时,灵力流经玉佩之处,是否感觉有极其细微、近乎不可察的顿涩之感?仿佛清溪流过,偶遇微瑕卵石。”

赵干将信将疑,但众目睽睽之下,被叶秋那笃定的目光注视着,他忍不住依言暗中尝试。小心翼翼地引导一丝灵力,循着熟悉的“云破月来”路线运转,当灵力流经腰间玉佩对应的经脉时,他心神专注,果然察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凝滞!这感觉微弱到平时他绝对会忽略不计,但此刻被叶秋精准点出,那感觉便如同白纸上的墨点,清晰得刺眼!他脸色不由自主地变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惊疑不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叶秋不再看他那变幻的脸色,目光转向刚才那个大声质疑他“未完全辟谷”的瘦高弟子:“这位师兄所言不差,我确实尚未完全辟谷。”

那弟子脸上刚露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仿佛抓住了什么把柄,却听叶秋继续从容道:“只因我近日正在尝试,将‘草木精华道纹’初步融入日常饮食之中,意在观察灵气通过谷道转化之效率,与直接吐纳吸纳灵气之细微差异。根据我目前的记录和数据来看,经由特定道纹优化处理后的灵食,其灵气被肉身吸收转化的效率,反而比单纯吐纳高出些许,尤其对于夯实炼气期、筑基期的根基,似有额外益处。若师兄有兴趣,待我整理出详实数据与道纹构型,欢迎前来探讨指正。”

那瘦高弟子张了张嘴,喉咙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后面准备好的讥讽话语一个字也吐不出来,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叶秋说的这些东西,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听起来玄奥又似乎很有道理,他根本无力反驳。

叶秋最后将目光投向最开始嘲讽他“背不全律例”的那人,缓缓道:“宗门律例,浩繁三千七百条,字字珠玑。然其核心要义,无非‘公正’、‘护道’、‘进取’六字。律是死的,人是活的。若只拘泥于条条框框,死记硬背,却不见律法背后所守护之道心与本意,便是将三千七百条倒背如流,又与记录玉简、与山下顽石何异?我年纪小,记性或许不如诸位师兄浩博,但我愿以手中所研之道纹,心中所悟之智慧,去践行这六字真义,护我青云道统绵延不绝,助诸位师兄道途少些坎坷,多些坦荡。这,不知算不算是赵师兄口中‘德才’之一隅?是否符合律法守护之‘道’?”

他声音清朗,语调平稳,没有慷慨激昂的辩驳,也没有委屈的申诉,只有平静的陈述、扎实的例证和一种超越年龄的格局。一番话如潺潺流水,条分缕析,将那些基于年龄、资历和表象的肤浅攻讦,轻描淡写地化解于无形,反而凸显出质疑者的狭隘与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