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又考虑了运输路线:阻击部队的弹药从车间直接运到西王村外围的弹药库,走山路,避开日军的侦察;预备队的弹药随部队携带,用马驮运;袭扰部队的弹药用背包携带,方便机动。
“运输队要分成三批,第一批送阻击部队的弹药,现在就出发;第二批送预备队的弹药,一个时辰后出发;第三批作为应急补给,留在车间待命,随时准备支援!”李铮对着运输队队长刘满仓吩咐道。
刘满仓点点头:“放心吧李主任,保证按时送到!”
战斗打响后,日军的重机枪和掷弹筒疯狂扫射,试图突破独立团的防线。但三营的掷弹筒部队早已做好准备,用李铮他们生产的掷弹筒,精准打击日军的火力点——一发发榴弹落在日军的重机枪阵地旁,炸得日军鬼哭狼嚎,重机枪很快就哑火了。
与此同时,二营的袭扰部队成功摸到了日军的补给线,炸毁了日军的弹药车和粮食车,日军的补给彻底中断。
前线的弹药消耗很快,李铮制定的补给计划发挥了关键作用——第一批弹药及时送到了阻击部队,保证了火力持续;预备队的弹药随队携带,在支援时没有出现弹药短缺的情况;应急补给也在日军反扑时及时送到,确保了防线稳固。
经过一天一夜的战斗,独立团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歼灭日军80余人,缴获重机枪2挺、掷弹筒3具,而自身伤亡只有20余人。
战斗结束后,张大山拍着李铮的肩膀,笑着说:“李铮,这次多亏了你制定的弹药补给计划,前线的弹药供应及时,才能这么快击退日军!你现在可是半个军事指挥人才了!”
李铮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都是您教得好,而且咱们的弹药质量好,掷弹筒精准,才能顺利打击日军的火力点。”
通过这次战斗,李铮深刻体会到了军事指挥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懂战场、懂作战,才能让军工生产更好地服务于前线,才能让每一发弹药都用在刀刃上。他暗暗决定,以后要继续学习军事指挥,不仅要做一个优秀的军工管理者,还要做一个能为前线提供精准支持的“军事通”,为抗战胜利贡献更多的力量。
夕阳下,李铮和张大山站在团部的院子里,看着远处的群山,心里充满了希望。他们知道,只要军工生产和前线作战紧密配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打不败的敌人,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