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部队整训 利刃

刘川看向刘亚:“参谋长,你在苏联系统学习过大兵团作战。这次休整期间,由你牵头,组织一次全军区团以上干部轮训,重点就讲城市攻坚、步炮坦协同、纵深突破,把辽源战役,还有之前围歼第3师团的战斗,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复盘推演,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刘亚立刻站起身:“是,司令员,我一定把在苏联学到的和我们的实战结合起来,搞好这次培训,”

谭正补充道:“政治工作要跟上。要让干部战士们明白,训练不是为了逃避战斗,而是为了将来以更小的代价夺取更大的胜利,”

“好,”刘川点头,“就这么定。训练要从严从难,不能摆花架子。另外,还有一个问题,”他顿了顿,看向众人,“我们现在还是旅的编制。一个旅两三万人,听起来庞大,但指挥层级多,灵活性不足。打辽源这样的战役,已经感觉有些指挥不畅了。你们觉得,我们是不是该考虑调整编制了?”

韩楚眼睛一亮:“司令员,你的意思是扩编成师?”

刘川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分析道:“一个旅下辖三四个团,再加上直属队,兵力接近三万人。这相当于国民党军一个整编师,甚至超过日军一个常设师团的兵力。但我们的指挥体系还是旅-团-营,中间缺少一个有效的战术兵团指挥层级。打起大仗来,我直接指挥到旅,韩楚在前指也要直接协调多个旅,跨度太大,效率太低。”

刘亚若有所思:“确实,按照现代战争的要求,军-师-团-营的编制更利于大兵团作战。师一级可以作为基本战役兵团,承担独立作战任务。军一级则负责战略方向的协调。”

聂政委沉吟道:“编制调整是大事,涉及到干部配备、后勤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慎重研究,并上报中央批准。”

刘川果断地说:“那就先研究起来,由参谋长负责,抽调精干参谋人员,结合我们现有的兵力、装备和作战需求,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改编方案来。同时,各部队番号暂时不变,集中精力搞训练,”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刚刚经历大战的东北民主联军,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立刻投入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练兵热潮之中。

在通化城外新开辟的大型训练场上,刘亚主持的团以上干部轮训班正式开班。课堂上,刘亚结合沙盘和地图,详细讲解苏军在大纵深作战中的炮兵运用、装甲集群突击和步兵跟进战术。台下,丁伟、张大彪、李云龙等一众战功赫赫的旅团长们,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听讲,不时提出各种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