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识海通神,自然修行

这天,林奇正在记录一头冬眠的黑熊。他没有靠近洞穴,只是站在百米外的橡树上,意识透过树皮、土壤、枯枝,细致地捕捉着黑熊的呼吸频率、心跳节奏,甚至血液中脂肪转化的能量波动。当这些信息化作棕黑色的光点融入识海时,光球突然剧烈收缩,随即爆发出刺眼的绿光。

“怎么回事?”林奇的意识被震得一阵眩晕。

识海中,所有光点都在疯狂运动。植物光点与动物光点相互碰撞,迸发出新的光粒;自然现象的光丝则将这些新光粒串联,形成复杂的网络。最终,一个微型的“生态循环”在识海中成型:树木提供氧气,动物传播种子,雷电制造氮肥,溪流滋养土壤……完美复刻了外界森林的运转模式。

“原来如此。”林奇恍然大悟。识海收纳的不是孤立的信息,而是能自主演化的“精神生态”。当信息积累到临界点,这些光点便会遵循自然法则,自动构建出完整的系统——这正是大脑潜能被激活的表现。

他尝试向这个微型生态“注入”一道指令:模拟干旱环境。

识海立刻做出反应:树木光点收缩叶片,减少水分蒸发;动物光点向虚拟的水源聚集;甚至光丝构成的“云层”变得稀薄,模拟出日照增强的效果。整个过程没有丝毫滞涩,仿佛这个精神生态本就该如此运转。

“这已经不是记录了,是创造。”林奇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他意识到,当识海能模拟自然运转时,他对自然的理解便达到了“预知”的层面——可以提前推演环境变化对生态的影响,从而做出最精准的干预。

当他从橡树上跃下时,恰逢一只幼熊从洞穴中探出头。林奇的识海瞬间模拟出幼熊独自外出的风险:西北方有狼群活动,东侧的溪流因融雪变得湍急,而它的母亲至少还要两小时才会醒来。

“回去。”林奇轻声道,释放出一丝属于母熊的气息(这是他记录在识海中的信息)。幼熊愣了一下,仿佛闻到了母亲的味道,乖乖缩回了洞穴。

这便是万灵入识的力量:不仅能理解自然,更能以最温和的方式,引导自然走向平衡。

第三章:泥宫丸开,通神之境的意识跃迁

识海生态形成后的第七个月,林奇遭遇了修行以来最大的瓶颈。

无论他吸收多少生命原力,识海光球的扩张都变得极其缓慢,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壁垒困住。更奇怪的是,他开始频繁出现“意识过载”的症状——有时看着能量麦田,识海中会同时浮现出十万片叶子的生长数据,让他头痛欲裂;有时与植物共鸣,会突然接收到数百种植物的“情绪”,导致精神短暂失控。

“这是识海容量达到上限的表现。”苏清月拿着最新的脑部扫描图,指着眉心区域一个模糊的阴影,“您的识海就像被蛋壳包裹的胚胎,现在需要打破这层‘壳’,才能进入新的生长阶段。”

她所说的“蛋壳”,便是古籍中记载的“泥宫丸”。在传统修行理论中,泥宫丸位于眉心深处,是大脑潜能的核心枢纽,普通人的泥宫丸如同未孵化的蛋,被坚硬的意识壁垒封锁;唯有突破壁垒,才能开启通神之境,让识海与天地精神相连。

“怎么打破?”林奇问道。他能感觉到,识海光球每一次撞击壁垒,都会引发剧烈的精神震荡,上次甚至让他短暂失去了与植物沟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