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唐懿宗李漼:内忧外患的“亡国伏笔”

《新唐书·诸帝公主传》里写:“同昌公主出降,倾宫中珍玩以为资送,赐第于广化里,窗户皆饰以杂宝,井栏、药臼、槽匮亦以金银为之,编金缕以为箕筐,赐钱五百万缗,他物称是。”这嫁妆的奢华程度,简直刷新了唐朝的纪录。

可对百姓呢?懿宗却抠得不行。咸通元年,江南发生旱灾,百姓们连水都喝不上,地方官上奏请求朝廷拨款赈灾,懿宗却批了一句:“百姓自己不会找水喝吗?朝廷的钱是用来办宴会的,不是用来救穷鬼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臣们见懿宗如此昏庸,都急得不行。有个叫刘瞻的大臣,实在忍不住了,上书劝谏懿宗:“陛下,现在百姓们生活困苦,藩镇也蠢蠢欲动,您要是再沉迷于酒色,大唐的江山就危险了!”

懿宗看完奏折,气得把奏折扔在地上,骂道:“你个老东西,敢管朕的闲事!”当场就把刘瞻贬为康州刺史,还下令不许其他人再劝谏。

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说懿宗的坏话了。朝堂上,宦官们胡作非为,党争不断;地方上,百姓们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大唐的江山,在懿宗的“折腾”下,一步步走向了深渊。

要是论吃喝玩乐,懿宗绝对是唐朝皇帝里的“天花板”。

他登基后,就把大明宫改成了“娱乐中心”:宫里的戏台子建了一座又一座,乐师、舞女招了一批又一批,每天从早到晚,宫里都歌舞升平,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懿宗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想喝酒,就立马摆宴。有时候一天要办好几场宴会,一场宴会就要花掉几万缗钱——要知道,当时一个普通百姓一年的生活费,也不过几缗钱。

有次,懿宗在宫里办宴会,喝到兴头上,让乐师们演奏新曲子。乐师们一时没准备好,懿宗就发了火,把乐师们骂了一顿,还说:“要是明天还弹不出新曲子,你们都别想活了!”乐师们吓得连夜赶制新曲,直到天亮才勉强交差。

《旧唐书·懿宗纪》里说他:“游宴无节,左藏库空竭,乃赐两军内库钱,动以万计,国用益窘。”意思是懿宗游宴没有节制,国库都被他花空了,还把禁军的钱拿来赏赐,一次就是几万,国家的财政越来越困难。

除了喝酒听戏,懿宗还特别喜欢打猎。他每个月都要去长安城外的猎场打猎好几次,每次打猎都要带几百个士兵,还有几十只猎犬、猎鹰,阵仗大得吓人。

有次打猎,懿宗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摔断了胳膊。大臣们都劝他好好养伤,别再去打猎了,可懿宗却说:“打猎多有意思,断了胳膊算啥?养几天就好了!”没过多久,他胳膊上的伤还没好利索,又带着人去打猎了。

懿宗对后宫的妃子们也很大方。他后宫里有上千个妃子,每个妃子都有自己的宫殿,宫殿里的家具、首饰都是最好的。要是哪个妃子讨他欢心,他随手就能赏下去几十两黄金、几百匹绸缎。

可对百姓的死活,懿宗却毫不在意。

咸通三年,河南、河北发生蝗灾,蝗虫飞过的地方,庄稼全被啃光了,百姓们只能吃树皮、草根,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地方官把灾情上报给朝廷,请求朝廷开仓放粮,懿宗却慢悠悠地说:“蝗虫有啥可怕的?它们吃完庄稼,自己就会飞走了,百姓们再等等就行了。”

结果,因为朝廷没有及时赈灾,河南、河北死了几十万人。有逃荒的百姓路过长安,看到宫里灯火通明,听到里面传来的歌舞声,都忍不住哭着说:“皇帝天天在宫里享乐,哪知道我们老百姓的苦啊!”

懿宗不仅不管百姓的死活,还特别迷信佛教。他觉得自己能当皇帝,是佛祖保佑,所以对佛教特别痴迷。

咸通十四年,懿宗下令迎奉法门寺的佛骨。为了迎奉佛骨,他动用了几十万士兵,还花费了几百万缗钱,把佛骨从法门寺一路护送到长安。沿途的百姓们被要求跪拜迎接,要是谁敢不跪,就会被士兵打骂。

《资治通鉴》里记载:“上遣敕使诣法门寺迎佛骨,群臣谏者甚众,至有言宪宗迎佛骨寻晏驾者。上曰:‘朕生得见之,死亦无恨!’广造浮图、宝帐、香舆、幡花、幢盖以迎之,皆饰以金玉、锦绣、珠翠。自京城至法门寺三百里间,车马昼夜不绝,民力耗竭。”

迎奉佛骨的队伍到长安那天,懿宗亲自到城门迎接,还对着佛骨跪拜磕头,嘴里念叨着:“佛祖保佑朕长命百岁,保佑大唐江山永固!”可他不知道,他这么折腾,不仅没保住大唐的江山,反而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懿宗天天沉迷于酒色,不管朝政,大唐的内忧外患越来越严重。

首先是藩镇叛乱。

宣宗在位时,好不容易把藩镇收拾得服服帖帖,可懿宗一上台,藩镇们又开始蠢蠢欲动。咸通九年,徐州的武宁军发生叛乱,士兵们杀了节度使,拥立粮料判官庞勋为领袖,开始反抗朝廷。

庞勋带着叛军一路攻城掠地,很快就占领了徐州、濠州、泗州等十几个州府。叛军所到之处,百姓们因为受不了朝廷的压迫,纷纷加入叛军,叛军的人数很快就达到了十几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