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后,陈麦穗被抬进了屋。草席铺在土炕上,额头用破布条缠了两圈,血混着雨水渗出来,染得布发黑。她整夜说胡话,声音断断续续,翻来覆去就两个字:“沟通”。李氏守了一夜,天亮时熬了碗米汤,撬开她牙关灌下去,全洒在了脖子上。
正午的太阳晒得屋顶茅草发烫,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个背着竹篓的老者站在门口,袖口卷到肘,露出两条青筋盘结的小臂。他没说话,径直走到炕边,伸手捏开陈麦穗的嘴,低头一嗅,眉头一跳。
“好重的草木灰味。”他低声嘀咕,“这人拿灰当药?疯了还是懂门道?”
他从竹篓里抽出一把白蒿,又扯了把车前草,蹲在屋角石臼里捣碎,加水滤渣,倒进陶碗。汤色青黄,浮着细沫。他端碗凑近,一手托起陈麦穗的头,另一手捏她鼻梁,等她嘴微张,顺势灌下。
第一碗,她呛了,汤从嘴角流到耳后。第二碗,她吞得慢,但咽了。第三碗下肚,她额角开始冒汗,原本铁青的脸色渐渐透出点血色。
老者坐在炕沿,掏出块粗布擦手,自言自语:“命硬。灰能解毒,她竟无师自通——可惜没人教她用量。”
他正要起身,眼角一扫,竹篓晃了晃,一张药签从缝隙飘出,打着旋儿落在陈麦穗手边。纸上没画草药,也没写药名,而是个规整的六边形,线条笔直,角对角连着虚线,中间一点墨。
老者弯腰去捡,指尖刚触到纸角,陈麦穗的手突然一抽,差点抓住他手腕。他一愣,抬头看她——她眼闭着,呼吸平稳,像是无意识动作。
他把药签塞回篓子,嘀咕一句:“睡着还警觉,这脑子没闲着。”
第三日清晨,陈麦穗睁眼。
视线模糊,屋顶的茅草像一团乱麻。她眨了两下,轮廓才清晰。第一眼,她看见的是那个竹篓——挂在墙钉上,密密麻麻贴着几十张药签,黄的、蓝的、褐的,每张都画着不同图案。她目光一扫,锁住其中一张:六边形,虚线,中心一点——正是她昏迷前见过的那类图案。
她瞳孔缩了缩,立刻垂下眼皮,呼吸放慢,假装还在昏沉。
脚步声靠近,老者端着一碗新熬的药走来,蹲在炕前。
“醒了也不睁眼,装得挺像。”他声音不高,带着点笑,“我熬的药,苦得能哭出三里地,你闻不到?”
陈麦穗轻咳两声,缓缓睁眼,眼神涣散,像刚回魂。
“水……”她嗓音沙哑,像砂纸磨过石头。
老者递过陶碗,她小口啜着,眼角余光却一直瞄着窗外。李氏和王家媳妇正在田边挖沟,用的正是她昏迷前画的斜沟法。她们拿的竹筐,是她那只剩半截艾草绳的旧筐,绳子断处散在泥里,被雨水泡得发黑。
她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一下,又迅速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