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春耕难题接踵至,创新思路破困局

“我不用整犁。”麦穗掏出那截铁条,“我要双铧,可拆卸的。铧头你铸,架子我们自己做。”

铁匠停下锤,皱眉:“双铧?地没那么硬,用不着。”

“不是为硬地,是为省铁。”麦穗从怀里摸出一张旧羊皮纸,摊开,是徐鹤留下的《陇西犁具图》。她指着其中一副犁:“你看这结构,铧架能分体。我改一下,用硬木加藤条绑,铧头只做关键受力点。一铁配多架,能省六成铁料。”

铁匠凑近看了半晌,忽然笑了:“你这脑子,是铁匠转世?”

“不是脑子,是算过。”麦穗把纸卷好,“你要能铸出五个铧头,三天内,我能装出五副犁。”

铁匠沉吟片刻:“成。但要是犁散了架,你别赖我手艺。”

“散了我认。”麦穗说,“但要是成了,算你一份功劳。”

铁匠咧嘴:“那我得打个好点的铧头。”

麦穗转身就走,路过晒谷场时,赵王氏侄女还在那儿,手里捏着陶片,蹲在混肥田边看。她抬头:“麦穗姐,这味儿有点冲。”

“酸的。”麦穗蹲下,扒开表层,“底下在发酵,再过三天,味儿就变了。”

“真能长苗?”

“你看粪肥那块,土是黄的。这边,三天后会变黑。”麦穗用炭笔在陶片上画了个对比图,“颜色深,说明有机质上来了。”

女人半信半疑,但还是把图记了下来。

接下来三天,麦穗带着一队妇人忙活。硬木砍成段,藤条浸水软化,按图绑成犁架。铁匠那边也赶工,第五个铧头出炉时,麦穗亲自去取,回来直接下地组装。第一副犁装好,她套上牛,试了一趟。犁头入土,双铧分开,土翻得深,碎得也匀。围观的男人啧了一声:“这玩意儿,比老犁快一倍。”

可试到第三趟,问题来了。犁过一片黏土区,架子一歪,藤条松了,差点散架。麦穗立刻喊停,卸下犁头检查,发现是受力不均,单边吃重。

她蹲在地头,指甲又啃上了。半天,她起身,对铁匠说:“把双铧拆了,先用单铧破土,再复耕一遍。等土松了,再上双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