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其并非目前战事的焦点,守军相对薄弱。
但却是连接瓦剌后方和野狐岭前线的重要枢纽,储存有大量粮草军械。
“大将军的意思是……迂回攻击绥远?”
一位将领疑惑道,“但我军主力若离开大同,哈撒趁机来攻怎么办?”
“这正是关键。”秦易眼中闪过锐光。
“我们不仅要打绥远,还要让哈撒以为我们主力尽出,大同空虚,诱他来攻!”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
第一,明日开始,大张旗鼓地派遣多支运粮队向东南方向佯动,制造我军可能向宣府方向寻求补给的假象,吸引瓦剌注意力。
第二,三日后,由赵虎率领五千龙禁卫。
一路多打旗帜,浩浩荡荡开出北门,做出北上寻找战机、甚至迂回草原的姿态。
这支队伍要故意让瓦剌斥候发现,并一路缓慢行进,吸引瓦剌主力追击或监视。
第三,秦易将亲率八千最精锐的龙禁卫,携带十日干粮。
人衔枚马裹蹄,趁夜色从西门悄然潜出,借助地形掩护,以最快速度直扑绥远城!
第四,大同城则由老将郭琮率领剩余两千龙禁卫和原有守军固守,虚设旌旗,广布疑兵,造成主力仍在的假象。
“此计甚险!”郭琮沉吟道。
“若哈撒不上当,强攻大同,或赵将军被咬住,则大局危矣!”
秦易道:“风险与机遇并存!”
“哈撒骄狂,见我分兵,又听闻朝中催战,必以为我被迫出战,有机可乘。他若来攻大同,郭老将军只需坚守数日,我必破绥远,断其根基,届时哈撒军心必乱,不退也得退!”
“若他先去追赵虎,赵虎可依计诱敌深入,与我形成夹击之势!”
众将仔细推演,觉得虽险,却也是打破僵局的最佳方案,纷纷领命。
计划悄然执行。
瓦剌斥候果然发现龙禁卫的“异常”调动,消息传回野狐岭。
哈撒闻报,召集各部首领商议。
鞑靼首领质疑道:“秦易狡猾,会不会是诱敌之计?”
哈撒冷笑道:“南朝皇帝催战,他秦易压力巨大,分兵寻战,正在情理之中。”
“大同守军经此前大战,已是惊弓之鸟,如今主力又分兵外出,城内必然空虚!此乃天赐良机!传令,主力做好准备,明日拂晓,趁其分兵之际,一举拿下大同!活捉秦易!”
他决心已定,要将秦易的主力吸引回来,在大同城下进行决战。
而就在哈撒调兵遣将,准备猛攻大同时。
秦易亲率的八千精锐,已经如同暗夜中的利刃,悄无声息地插向了兵力空虚的绥远城。
一场决定北疆战局走向的奇袭,即将上演。